患者,女性,58岁,家庭妇女
主诉: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5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年3月份上呼吸道感染后感右侧手指和足趾麻木,无明显的肢体乏力,症状逐渐加重,麻木范围逐渐向上累及右侧半身及面部,5月份患者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尚能行走,医院就诊,行头颅MRI提示脑干占位性病变,给予甘露醇、抗生素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6月10日患者出现复视,后复查头颅MRI示病灶较前增大,右侧肢体无力较前加重,行走困难,患者出现阵发性的右侧肢体麻木、乏力加重,7月14日转到本市外院,给予甲强龙治疗,后改用地塞米松口服,患者感症状明显缓解,复视消失,右侧肢体麻木、乏力好转,行走较自如,复查头颅MRI提示病灶较前缩小。但有右侧肢体的沉重感,每日发作一次,每次约1-2个小时后消失。病程中言语清晰,无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无视物旋转等。饮食可,睡眠、二便正常。
查体:BP:/70mmHg,神清,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四肢无水肿。神经科查体:定向、计算、记忆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左3mm,右3mm,对光反射可,视野无缺损,双侧眼球各向活动可,闭目可,闭唇可,双侧鼻唇沟对称,露齿双侧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存在,颚垂无偏斜,四肢肌张力正常,未见明显肌肉萎缩,抬头肌力V°,右侧肢体肌力IV°,左侧肢体肌力V°。右侧痛觉稍减退,深感觉正常,四肢腱反射较活跃,右侧指鼻试验欠准确,左侧检查不配合,右侧跟膝胫试验差,轮替较差。闭目难立征阳性,病理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
PET-CT:脑内混杂密度灶FDG代谢异常升高,考虑脑干原发病灶。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HIV、梅毒RPR、电解质、甲状腺功能、肿瘤全套、自身免疫全套:均在正常范围内。
激素治疗前(6.23)和治疗后(9.11)的MRI分别见上图和下图。
-----------------------------------------------------------
键入“肌病组”关键词预览本小组成员合影以及了解本小组概况!
蔡同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