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知多少
超声内镜是内镜与超声相结合的检查技术,它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的顶端,当内镜进入消化道管腔后,既可通过内镜直视下观察腔内病变的形态结构又能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从而获得消化道管壁层次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癌肿浸润范围、周围淋巴结以及邻近脏器的情况等信息。超声内镜已成为内镜领域中一种成熟的技术,而且其作用越来越重要。消化内镜主要针对检查消化道隆起病变,特别是黏膜下病灶(如平滑肌瘤、间质瘤等)判断病变确切起源、性质、范围,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判断消化道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直肠)侵犯深度、淋巴结和周围器官转移以评估手术可切除性、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胆、胰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胰腺肿瘤的穿刺活检、胰腺囊肿的穿刺引流术、胆管结石的诊断等);贲门失驰缓病的诊断及鉴别;确定溃疡分期、指导治疗、判断溃疡愈合质量;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疗效;可显示部分纵隔病变。引进消化内镜
免患者奔波
姜景平是一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同时也是市一院消化内科超声内镜检查的负责人。据他介绍,从市一院的超声内镜投入使用至今,已经做了近50例患者。在市一院尚未引进超声内镜之前,如果出现了类似的病例,在胃内发现了不明凸起,他们一般会引导患者去大城市做这项检查,因为胃一共分为五层,通过普通胃镜既无法准确判断这个瘤的位置,也无法明确得知它的性质,只有超声内镜能够做到。为方便广大患者,市一院于年6月引进了超声内镜,为此,姜景平还针对这台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案例分析前往南昌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学习。今年1月,有一位71岁的患者刘某因上腹部不适前往市一院就诊,在行常规胃镜检查时医生发现其胃腔里有一直径约2cm粘膜下隆起性病变,为进一步明确诊治收住消化内科。经超声内镜的仔细扫查,发现这个胃内肿物来源于肌层,考虑间质瘤可能大,建议行内镜下切除。在尽快完善术前评估后,于1月16日消化内科盛锦义主任医生为患者进行内镜下微创手术,术后一周后康复出院。行医救人原本就是与死神争分夺秒,需要高效进行,此次从诊断到手术,全程高能,患者及家人不住地对盛锦义表示感谢,感谢盛医生仁心仁术,手术做得又快又好,免得他们东奔西走。这一切除了得益于市一院消化内科团队的精湛医术,还要归功于超声内镜为医生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市一院消化内科团队熟练地掌握了新仪器的使用,让患者享受到更精准的治疗与更便捷的服务。本期编辑:方晓毓来源:瓷都晚报
校对:洪霞
一审:徐兆新
二审:丁荣金
三审:傅东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