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儿科疾病(三)
1、小儿厌食症
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损伤脾胃,过饱则积食停滞,过饥则营养不充;或脾胃素虚,脾气不振;或先天不足,脾失温照,脾虚失运,湿困脾阳,湿郁气滞,升降失调。
食欲减退或缺乏,不思饮食;或食无之味,而见食贪,甚则拒食;或饮食停滞,脘腹涨满;或伴面色少华,形体消瘦;或呕吐,泄泻。长期厌食,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取穴一:脾俞、胃俞、中脘。
取穴二:脾俞、胃俞、中脘、梁门、足三里、公孙。
取穴三: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
取穴四:天枢、四缝、中脘。
2、百日咳
是由百日咳杆菌感染引起。中医认为,多因内蕴伏痰,外感时行疫邪,侵袭肺卫,致卫气郁闭,肺气受伤,与伏痰搏击,逐发本病。
一般分初、中、后三期。初期形似感冒咳嗽、病情轻;继而加重,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尔后倾吐痰腅泡沫而止。多伴有颜面,和眼睑水肿,甚则有鼻出血和咯血出现。此为中期。致后期,痉咳逐渐缓解,到恢复健康。本病尤其在中期病情重,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可忽视。
取穴一:1:大椎、风门、肺俞、列缺、合谷;2:大椎、身柱、尺泽、丰隆;3:肺俞、脾俞、太渊、足三里。太白。
取穴二:主穴鱼际、尺泽、身柱、内关。配穴风寒型,加风门、大椎、曲池;痰热型,加丰隆、足三里;肺脾两虚型,加肺俞、脾俞、膻中。
取穴三:主穴肺俞、尺泽、列缺、鱼际、少商。配穴初期加大椎、风门;中期加定喘、天突;后期加脾俞、足三里。、
3、小儿腹泻
外因外着寒凉(风寒、暑湿为多)或内伤饮食、过食生冷所致。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次以上)粪便稀薄或水样便,或夹有不消化食物,常兼有腹痛、腹胀。
取穴一:主穴长强。配穴脾俞、肾俞。
取穴二:足三里、腹泻特效穴(位于外裸最高点直下至赤白肉际交界处)。
取穴三:神阙、百会、涌泉。
取穴四:百会、长强。
取穴五:主穴天枢、足三里、中脘。配穴呕吐加内关;发热加合谷;积滞甚加四缝。
4、小儿惊风
多因外感六淫时疫邪毒;或内伤饮食、淤积化热;或精神失常,突受惊恐等因所致;后因久病脾虚,化源不足;或由急惊风失治转化而成慢性惊风。本病可单独出现,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总之,原因虽多,急性多由热甚生风,而慢性多由虚风内动所引发。
惊风。
取穴一: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
取穴二:主穴天枢、足三里、神阙、太冲。配穴外感型,加曲池、大椎;痰热型,加丰隆、列缺;惊恐型,加印堂、涌泉、水沟。
取穴三:1:发作时取人中、百会、十宣、合谷、太冲;缓解时加大椎、中脘、丰隆;2:发作时取同方1,间歇性加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气海、关元、章门、神阙、足三里、行间。
5、小儿夜啼
多因心热、脾寒、伤食、惊恐或心肾亏虚所致。
婴儿多在夜间啼哭不止,白天正常。或阵阵啼哭;或通宵达旦,哭后仍能入睡;或伴见面赤唇红;或阵发腹痛;或腹胀呕吐;或时惊恐,声音嘶哑等。
取穴一:心热取通里、中冲、劳宫;脾寒取中脘、神阙、公孙;受惊取百会、劳宫、涌泉。
取穴二:劳宫、中冲、神门、神阙。
6、小儿呕吐
多因外邪犯胃,内伤饮食,蛔虫干扰,跌仆惊吓等因而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
呕吐。致因不同,兼着异亦。
取穴一:主穴脾俞、胃俞、足三里、关元、内关。配穴吐物酸腐者,加下脘、天枢;口渴喜饮者,加中脘。
取穴二:胃俞、天枢、中脘、足三里。
7、遗尿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下焦虚寒,痹脏失职;或肺脾气虚,上虚不能制约其下,气化而致遗尿。
睡中遗尿。轻者每夜或隔数夜一次,重者则每夜2或3次,有些严重病人可延至10余年,甚则成年后仍有尿床。
取穴一:中极、三阴交。
取穴二:主穴关元,配穴百会。
取穴三:主穴关元、中极、肾俞。配穴肺脾气虚者,加肺俞、脾俞、百会;肾气不固者,加神阙、膀胱俞、命门。
取穴六:肾俞、脾俞、次髎、百会、关元、神门、太溪、腰阳关。
取穴五:1:百会、命门、关元、中髎;2:肾俞、膀胱俞、百会、足三里、三阴交。
取穴四:百会、命门、脾俞、肾俞、膀胱俞、次髎、气海、关元、中极、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8、小儿佝偻症
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损所致。现代医学认为缺乏维生素D而致钙磷失调所致。
骨骼生长发育障碍(软化、畸形),肌肉松弛,易惊,多汗,齿迟或龟背或半夜惊,多哭等症。
取穴一:取穴心俞、脾俞、肝俞、肾俞。配穴痰郁忧心者,加丰隆、神门、百会;心脾两虚者,加神门、百会、足三里;肝肾亏虚者,加命门、关元、太溪、昆仑。
取穴二:脊柱(尾椎至大椎)、肾俞、脾俞、足三里。
9、小儿疝气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或胎毒内蕴;或感受寒邪所致。
患儿脐部或腹股沟处出现肿物,时隐出现,哭闹或用力腹压增强时容易出现,安静则消失。或小腹胀痛,严重者伴有腹胀、呕吐、不能进食等症。
取穴一:阿是穴(患部)。
取穴二:气海三角灸。
取穴三:主穴三角灸。配穴关元、气海、曲骨、气冲、冲门。
取穴四:神阙、关元、太冲、大敦、三阴交。
10、鹅口疮
多因胎毒积于肠胃,胃热太盛,火性上炎;或邪气热毒,侵袭口腔;或口腔不洁所致。
口腔、舌上布满白屑,状如恶口。
取穴一:地仓、谷、劳宫、足三里、三阴交、涌泉。
取穴二:下关(双)、颊车(双)、合谷(双)、涌泉(双)。
11、小儿脱肛
因小儿气血未充,砥曲未长成,加之肾气不固,或脾虚气陷;或便秘努挣;或久泻久痢,脾虚气陷所致。
脱肛如治疗不及时,常反复发作,病情日重。严重者脱出的直肠可发生充血、水肿、溃疡,甚至坏死,不可不慎。
取穴一:百会、神阙。
取穴五:气海、百会、足三里。
取穴三:长强、承山、大肠俞、次髎、百会。
取穴四:主穴百会、大肠俞、气海、足三里、承山。配穴脾虚为主者,加脾俞;兼肾虚者,加命门、关元。
取穴二:主穴长强、承山、大肠俞、百会、气海。配穴脾气虚者,加脾俞;肾阳不足者,加肾俞、神阙;实证者,加曲池、阴陵泉。
12、其他疾病
(1)、新生儿腹胀
取穴:膻中、中脘、天枢(双)、足三里(双)。
(2)、儿尿频
关元、三阴交(双)
白癜风治疗最便宜的医院白癜风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