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成立于年,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年8月,学院整体转入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拥有钟世贞、姚开泰等4名院士,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学科跻身世界ESI前1%,临床医学跻身全球ESI前1‰,ESI整体排名全国第52位。
广州医科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直属重点大学。学校前身为年,原广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学院合并为广州医学院。年更名为广州医学院。年12月,更名为广州医学院。年6月,广州医学院更名。年升格为广州医科大学。学校拥有钟南山院士1人,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等7个学科,已进入世界ESI前1%。
在教育部发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大学中,南方医科大学再次被击败,而同一省份的广州医科大学被选中,这让许多网民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名气和实力更大的南方医科大学没有被选为双一流医科大学,而广州医科大学被选为临床医学?
让我们冷静下来,根据我对“双一流”的理解来表达一点,看看我们能否帮助您理解原因。
让我们从教育部两所学校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开始。广州医科大学共有5个学科参与了评估,其中临床医学的评估结果最好,为B-。这是排名最好的临床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共有9个学科参加了评估,在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方面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临床医学等级为B级,明显优于广州医科大学。无论评估对象的数量还是评估结果,南方医科大学都优于其他大学。
年,中国正式发布了《全面推荐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项目解读,双一流学科建设是政策性的,国家每年为该学科拨款约1亿元,因此与选拔标准有很大关系。它不同于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估。现在,双一流学科的选择标准实际上是选择高山而不是高原,这就是为什么没有选择实力更强的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这次能够进入双一流市场,无疑要归功于中老河和呼吸系统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SKLRD)。该实验室于年获批为国家临床导向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呼吸道疾病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是第一任导演。凭借学校最优质的资源和国家资金的转移来建设顶尖学科,这一优势非常明显。但缺点也很突出,其他学科的发展必然会落后。
一个专门的学科很难支持医学院的发展。无论是引进高科技人才还是支持一流学科,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平台始终是平台。参考北京协和医学院、华西、湘雅、齐鲁、同济等的现状,哪一个不是所有医学部门的同步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南方医科大学比广州医科大学好。它更加平衡。
广州医学院的最高限额是呼吸室,自然不用担心招收顶尖人才,但其他医学部门呢?我们都知道,在一所大学里,哪个学科强大,自然会有更多的发言权,占用更多的资源。过去,学科建设将变得越来越不平衡。有人会说,学校可以实现平衡,增加对其他医疗部门的投资,以便其他医疗部门能够赶上。如果仅仅通过投入资金就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像深圳和苏州这样的发达地区的医学院早就已经起飞了。
南方医科大学采取了更平衡、更大和更全面的方法。无论医院,都没有极端专业化的现象。优势在于能够在跨学科层面上参与国内各大医学界,并最终获得发言权和资源。例如,老校长去了国家中医局,疫情发生后,医院院长成为省卫生委员会主任。缺点是在双一流选拔中失利。南方医科大学的许多科室可以进入中国前20至15名,如消化外科和血液学,但不可能进入前3名。没有国家支持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领导的肾衰竭实验室是省部委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重量低得多。
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学院被评为“双一流”后,自然成为许多医学生申请考试的热门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这些问题也将凸显出来,其他学科的考生将不可避免地流失。如上所述,当学科发展不平衡时,其他部门的发展会放慢。参考年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数据,名毕业生毕业后考入广州医科学院,名考入中山大学,96名考入南方医科大学,37名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25名考入汕头大学。该大学和该省四所大学录取的学生总数约为1:1。
如果呼和浩特研究所没有被选中,其他部门仍有人需要考虑参加外部考试。在全省,它仍然是南方医学和中山医学的首选。在省外,仍有人会考虑安徽医科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南湘雅大学等被视为慰问学校的机构。真正评价医学院校实力的不是所谓的头衔和排名,而是大多数考生进入大学后的选择。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