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9日至9月21日,久负盛名且具全球影响力的ESMO年会即将拉开帷幕。令人振奋的是,我国自主创新药物安罗替尼继ASCO年会大放异彩后,再现硬核实力,共计18项研究(包括2项minioral及16项e-poster)成功入选ESMO,研究覆盖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尤文肉瘤、甲状腺癌、鼻咽癌、结直肠癌、食管鳞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和宫颈癌10大领域,届时将在权威舞台闪耀中国智慧,与世界分享原研成就。
本次ESMO大会中共计3项安罗替尼联合治疗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结直肠癌、食管鳞癌和肝癌)的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分别为:安罗替尼联合CAPEOX方案治疗RAS/BRAF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和联合TACE作为术后高危肝癌患者的辅助治疗研究,让我们拭目以待。
1安罗替尼联合CAPEOX方案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的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入选形式:壁报
第一作者:浙江大医院丁克峰
通讯作者:浙江大医院丁克峰
抗VEGF/EGFR单抗联合化疗是晚期RAS/BRAF野生型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既往研究证实:安罗替尼在复发、难治的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ALTER-C-临床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号:NCT)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CAPEOX方案用于一线治疗RAS/BRAF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计划入组30例mCRC患者。主要入组标准为:年龄18~75周岁;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mCRC;RAS/BRAF基因野生型;不可手术;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患者或接受(新)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完成6个月以上出现复发患者,ECOGPS0~1分,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患者接受安罗替尼(12mg,p.o.,qd,d1~14)联合CAPEOX(奥沙利铂[mg/m2,ivgtt,d1,q3w]和卡培他滨[mg/m2,p.o.,bid,d1~14,q3w])治疗6个周期;对于疗效评估达到CR/PR/SD的患者,继续予以安罗替尼(12mg,p.o.,qd,d1~14,q3w)联合卡培他滨(mg/m2,p.o.,bid,d1~14,q3w)维持治疗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ORR,次要研究终点为PFS、DCR、DoR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截至年5月16日,本研究共入组10例患者。7例可评估患者中:6例患者的疗效评估达到PR,1例患者为SD,ORR达到85.7%(95%CI,42.1~99.6%),DCR为.0%(95%CI,59.0~.0%)。安全性分析方面:3级不良事件为高血压(n=3)、腹泻(n=1)和手足综合征(n=1),未出现4级及以上不良事件。
表1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图1安罗替尼联合CAPEOX方案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RAS/BRAF野生型mCRC的靶病灶变化和药物效应时间
图2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右肝叶5个靶病灶在不同治疗时间点的MR图像。A和B为治疗前,C和D为6个周期治疗后,E和F为4个周期维持治疗后。肿瘤病灶明显消退
研究结论:安罗替尼联合CAPEOX一线治疗不可切除的RAS/BRAF野生型mCRC患者,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可控,未发生非预期的不良事件。目前本研究仍在进行中,数据将会持续更新,但结果仍需进一步在大样本研究中进行验证。
2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单臂、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
入选形式:壁报
第一作者:医院王俊生
通讯作者:医院罗素霞
目前紫杉醇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ESCC)患者的疗效不佳。既往研究表明安罗替尼二线治疗晚期ESCC疗效良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评估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ESCC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试验注册号:NCT)。
研究方法:本研究入组未接受过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主要入组标准:年龄18~75周岁;经组织学证实的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且不可手术的ESCC;未经ESCC系统治疗或经(新)辅助治疗/根治性手术治疗完成6个月以上出现复发的患者;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ECOGPS0~1;血流动力学稳定;主要器官功能正常。患者接受紫杉醇(mg/m2,iv,q3w,6个周期)和顺铂(60~75mg/m2,iv,d1~3,q3w,6个周期)联合安罗替尼(10mg,p.o.,d1~14,q3w)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及安全性。
研究结果:研究自年10月至年4月间共入组18例患者,10例可评估的患者中:3例患者疗效评估达到CR,6例患者达到PR,1例患者为SD,ORR达到90%(95%CI,57.4~.0%),DCR为%(95%CI,67.9~.0%)。安全性方面:未出现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主要的1~2级不良事件为恶心(9例)、高血压(8例)、失眠(2例)、骨髓抑制(2例)、肝损伤(1例)和心动过速(1例)。
图例ESCC患者的靶病灶最佳变化(病灶直径的总和减少)
图例ESC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方案治疗的响应时间(月)
表1可评估疗效患者的肿瘤缓解情况
表2入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表例ESCC患者接受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和顺铂方案治疗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结论:安罗替尼联合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ESCC的抗肿瘤疗效良好且安全性可控。未发生预期外的不良事件,结果需要大样本临床研究的的进一步验证。
3安罗替尼联合TACE作为术后高危肝癌患者的辅助治疗研究(ALTER-H-)
入选形式:壁报
第一作者:西安医院仵正
通讯作者:西安医院仵正
手术治疗是肝细胞癌(HCC)患者的最佳选择,辅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但对于术后存在高危复发因素的HCC患者(如高肿瘤负荷或微血管浸润等),现有辅助治疗手段效果不理想。ALTER试验(NCT)结果表明,无论HCC患者前线是否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安罗替尼在晚期HCC患者中均展现出了持久的抗肿瘤活性和可控的毒副反应。ALTER-H-研究旨在探究安罗替尼联合TACE用于HCC术后高危患者的辅助治疗的可行性(临床试验注册号:NCT)。
研究方法:ALTER-H-是一项单臂、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计划入组48例术后高危的HCC患者,主要入组标准为:年龄18~75周岁;经组织学确诊为HCC;至少存在1个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5cm≤肿瘤直径10cm,肿瘤数量≥3,微血管浸润级别为M1或M2,接受门脉瘤栓切除(程氏分型Ⅰ或Ⅱ);ECOGPS0~1;Child-Pugh评分A5-B7;HBV-DNA0IU/ml。患者在肝癌切除术(R0切除)后1~2个月内接受常规TACE治疗(吡柔比星和洛铂),TACE治疗后的第4天,患者开始口服安罗替尼(12mg,qd,d1~14,q3w)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
研究终点:主要研究终点为DFS(基于RECISTv1.1标准),次要研究终点为1年DFS率、复发时间和安全性。
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且在我国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因此开展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临床试验更能真实反映中国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疗效获益情况。此次,自主创新药物安罗替尼在结直肠癌、食管癌和肝癌中展开积极探索,其联合方案疗效肯定且安全性可控,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用实际行动为我国消化道肿瘤患者谋福。
关于安罗替尼:
作为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能够强效抑制VEGFR、PDGFR、FGFR及c-Kit等多个血管生成相关激酶及肿瘤生长相关激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自问世至今,安罗替尼在肺癌、软组织肉瘤、肾细胞癌和食管鳞癌等多个瘤种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多个瘤种的临床研究多次问鼎ASCO、WCLC、ESMO、ASCO-GI等国际权威会议,已发表口头报告、壁报展示及SCI文章多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ALTER临床研究更是问鼎世界顶级杂志JAMAOncology。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封面图:天晴肿瘤时讯原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