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包钢三医院消化科引进最新胃功能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9-3-2 22:40:17   点击数:
  

胃癌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预估每年新发病例约有67.9万例,占全球42.6%。在我国的新发胃癌病例中约90%属于中晚期,治疗后5年生存率低于30%。而如果能做到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早期胃癌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因早期胃癌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以及患者对内镜检查的顾虑和恐惧,使得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出率低于10%。不同分期胃癌预后差异显著。

那么,什么样的人应该早期筛查胃癌呢?我国年制订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我院消化科最新引进芬兰“胃功能检测仪”,开展胃功能三项检测,是一种通过抽取静脉血2-3ml(空腹),测定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PGR(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并加以综合分析从而辅助诊断胃黏膜疾病的方法,是一项无创、无痛、安全、经济的胃病检测方法。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强调了血清胃功能四项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的意义,指出血清胃功能检测是HP感染、萎缩性胃炎、胃癌的良好指标。对于胃黏膜萎缩的检出率可达87.5%,可实时体现胃部病变情况,因此被成为称为“血清学组织活检”。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蛋白酶原是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胃蛋白酶Ⅰ由胃体和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反映胃底体粘膜腺体的功能;胃蛋白酶原Ⅱ由胃窦主细胞分泌,是反映胃黏膜炎症状态的指标。当出现HP感染、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重度)、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时,胃蛋白酶原Ⅰ及胃蛋白酶原Ⅰ/Ⅱ的比值(PGR)下降,而胃蛋白酶原Ⅱ则升高。指南中将胃蛋白酶原Ⅰ≦70ug/L且比值≦3作为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G17由胃窦G细胞分泌,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血清胃泌素-17<0.5pmol/L和>4.7pmol/L均与胃癌高风险相关。总之,胃蛋白酶原检测联合血清胃泌素-17有提高早期胃癌的诊出率的价值。如果您在胃镜之前筛查了血清胃功能四项,可根据结果指导是否需行精检胃镜检查。如果您在胃镜之后筛查了血清胃功能,则可根据胃镜、病理及血清胃功能的结果,决定复查胃镜的时间间隔。如:老王,男性,58岁,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完善血清胃功能检测后发现PGR为3.0,G-.3pmol/L。那么老王得分为18分,属于高风险人群,需立即胃镜检查。

胃癌筛查评分系统(0~23分)

温馨提示

此量表适用于筛查人群,有消化道症状(腹痛、反酸、烧心等)及报警症状(腹痛剧烈、呕血、便血、消瘦等)者不适用此表,需要及时就诊消化科。

年7月,李兆申院士倡导,由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委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共同发起的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在重庆正式成立。联盟旨在提高我国消化道肿瘤防治水平,推进消化道肿瘤筛查、早诊、早治防控体系的建立。

我院消化科获批成为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单位。加入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将为我院消化道疾病治疗搭建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我院消化内科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将消化内科打造成为一个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一流的专科。

消化科目前有包括C14呼气试验测定幽门螺旋杆菌、多套先进高清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等设备,通过内镜精查提高早期胃癌以及早期食管癌、早期结肠癌的诊断率。

消化科现已全面开展胃功能三项检测及消化道早癌筛查工作,请大家







































中科公益爱心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能不能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kp/21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