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早癌的普通内镜诊断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0-5-31 2:22:11   点击数:
  

撰稿:医院

整理:医院

编者按:

昨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本文被误判为“过度营销”而被删除,有很多朋友在后台留言要求重发。小编于是惴惴不安地修改一番,胆战心惊地再发一遍。

因把部分内容去除,在此向伏亦伟老师和潘新智老师致歉。

普通内镜是整个检查的基础,今天主要讲怎样做好内镜。

大家都应该记得李兆申教授的一句话: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我们在工作中都先是要发现病灶,然后才是下一步合适的处理,做一个完整的切除,才是给患者最好的结果。

我院上消化道肿瘤检查情况:-年食道早癌的发现率是明显提高了,今年食道早癌检出率是27.54%左右。

胃早癌检出率是21.53%,胃早癌发现率诊断能力还不算太高,现在消化道早癌占整个肿瘤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

反思一下几幅胃镜图片:

这是由于粘液没有冲洗干净,漏诊的病例。

这是光线不足,不能做出诊断评价图片。建议光源不足时,要注意换灯泡,保证光源的充足性。

OLYMPUS高清电子内镜,有更高的亮度,亮度更高,看得会更清晰,更容易发现病变。所以,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尽可能上你能买得起的最好设备(和摄影一样)。

一、上消化道内镜的检查:

1、术前准备很重要,术前常用药有:

祛粘剂:得佑(链霉蛋白酶颗粒),比较贵。

我们用的就是2支糜蛋白酶加5ml西甲硅油加1克碳酸氢钠配成50ml,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加在床上不停地变换体位,比德佑便宜,效果很好。也可以用来检查中冲洗。

局麻除泡剂:达克罗宁。

2、标准胃镜检查流程

个人习惯从咽部开始拍照。无论什么方法,关键是要看清和不要漏死角,按规范的内镜摄影拍照就不会留盲区。

二、食管早癌的普通内镜诊断:

1、食管癌高危人群:

食道癌家族史、食管黏膜上皮异型增生、抽烟、饮酒、长期大量食用发酵霉变酸菜、霉变食物,慢性食管炎伴有不典型增生。

2、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

染色内镜(色素内镜非常重要)、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ME)、超声内镜(EUS)。

3、重要辅助手段——色素内镜:

1)白光内镜下黏膜异常:色泽改变、黏膜粗糙、分支血管网消失等,

2)复方碘染色淡染或不染,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复方碘染色就是“王道”,大家一定要把食道染色技术开展起来。

4、规范的食管诊断操作流程:

1)白光发现病变后充分冲洗,把粘液充洗掉,拍摄病变关键信息的图片,

2)病灶全景拍一张,局部特征(口侧、病灶中央、肛侧),充气、吸气相都要拍照,

3)注意结节样隆起、凹陷的细节,

4)1%复方碘溶液,最好使用喷洒管染色才能均匀着色。

5)染色完毕应再冲洗染色区。

6)染色观察最佳时间1-2分钟。

7)染色后应注意的征象:浅染色、不染色,粉红色征(白光),银白色征(NBI),榻榻米征(草席征)。

8)注意多发病变。

如果不注意观察,很容易漏掉病灶,经复方碘染色可以显示病灶。

碘染不着色≠肿瘤性病变,粘膜损伤,或胃粘膜异位都可以不着色。染完色后一定要认真观察,粉红色征的鉴别意义。

“粉红色征”出现的时机,要把多余的碘冲掉。对粉红征进行精准定位活检。

NBI银色征。

榻榻米征(草席征)这是一个日本语,这个征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病灶浸润深度。

取异物时发现的病变,这种现象很常见。

这个病灶活检就是上皮内瘤变。

注意多发病变,所以复方碘染色对诊断真的很重要。

减少漏诊,我们要重视每一次检查。

三、胃早癌的普通内镜诊断:

1、胃早癌诊断:

1)高危人群筛查,

2)45岁以上,

3)胃癌家族史,

4)突发的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5)幽门螺杆菌阳性,

6)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背景。

2、早期胃癌内镜特征:

褪色改变、潮红、橘红透血管改变,大家都要重视。

3、普通胃镜下胃早癌的黏膜表现:

色泽改变(发红或发白)、粘膜粗糙(有颗粒感、结节样)、形态改变(凹陷、隆起、皱壁中断)、蠕动情况(活动度欠佳)。

4、建议检查胃也要染色,单靠白光不行。

胃里跟食道染色是不一样的,胃是常用腚胭脂染色,主要是对比染色。腚胭脂染色总结:1)染之前一琮要将粘液表面冲洗干净(检查前最好服用链霉蛋白酶),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2)靛胭脂的浓度为0.1%,记得稀释,

3)最好用喷洒导管均匀喷洒,

4)染色范围大,比较才明显,

5)染后3分钟再观察效果更佳。目前市场用的是0.2%,所以要稀释,要顺着水流的方向,从高外往低处喷洒。

胃早癌的形态分类(巴黎分型)。

Ⅰ型,这个染色后活检是一个腺癌。

IIb型。

IIc型,这个活检是粘膜内癌。大家一定要重视整个胃的观察。

IIc+IIa,这是有粘膜下浸润滑表现。

重视褪色改变,并不是萎缩。

印戒细胞癌。

大弯侧有个细微凹陷病变,病理是印戒细胞癌,所以对褪色性,凹陷性病灶,一定要重视。

微小癌和小胃癌,这个是黄色疣,常通提示感染过HP,是HP感染的痕迹。

病人再做胃镜,还是要做一个完整的观察。染色后发现这个位置有个凹陷,活检结果是浸润到粘膜肌层了。

注意多发病灶。

这是一个高级别内瘤变,叫同时癌。

这是一个食管粘膜下隆起,贲门部是个腺癌,在幽门是高分化上皮内瘤变。

这是十二指肠乳头皱壁区中断了,染色后边界清楚,中间有凹陷,没有取活检,直接ESD切除,病理报上皮内瘤变。

在活检夹到组织一瞬间要留一张照片,以便在随访时对比当时取的部位。

5、小结:

1)充分胃内冲洗,白光仔细观察,注意观察要点,可疑病变须记录远景、近景拍照;

2)靛胭脂染色,注意染色范围,2-3分钟观察,不满意可再染色;

3)记录所有信息,留下活检痕迹,注意精准活检,注意标本的固定,要把粘膜摊平放。

四、加强青年医生早癌诊断培训,

青年医生是我们的未来。

1、FONE手把手教学活动;

2、要想做好早癌,一定要与病理科医生多多协作;

3、消化科青年医生早癌沙龙,每两周举行一次,大家都讲话,讲课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还要进行概念性考试。

4、如果大家不重视普通内镜检查,不在白光下发现病变,很难进一步发现病灶。检查的速度要放慢,发现的病灶会更多。如果没有HP感染的胃腔,可以做得快点。

操作速度慢了,可能开始护士不理解,病人不理解,但只要你发现的病例越高,就越有说服力。

五、漏诊或误诊病例分享与讨论:

1、内镜检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果你不重视,即便是肿瘤呈现在你的面前,你也有可能会视而不见。

2、内镜精查有很多病人也是普通的,不一定都要麻醉。

3、希望尽可能减少漏诊,尽可能拍更多的照片,甚至拍30-40张。

4、尽可能拍清晰的照片,活检时一定要留下一张相片。注气不充分,在NBI下看,一定要重视凹陷性病变,褪色病变,要求活检之前尽可能染色。取活检要取凹陷的地方。

5、第三个病例,食道ESD术后,第三个月复查,白光下食道没有发现问题,十个月后再复查,3点钟向发现病灶。病理示:浸润性鳞状细胞癌。

6、第四例是息肉样隆起灶变,染色发现中央的凹陷,病理提示中-重度异型增生。

7、第六例是胃早癌术后。

8、重点的话说三遍:重视白光诊断,重视白光诊断,重视白光诊断!

9、活检钳,打开的状态与病灶平行才行,要学会捻动活检钳芯旋转活检钳以达到打开的状态与病灶是平行的。

感谢伏亦伟老师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

我的感受:

1、内镜医生要有:“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的信念。

2、重视白光诊断,

3、没有高大上的设备,复方碘染色就是“王道”,一定要把食道染色技术开展起来。

4、胃也要染色,单靠白光不行,胃常用腚胭脂染色。

5、活检钳,打开的状态与病灶平行才行,要学会捻动活检钳芯旋转活检钳以达到打开的状态与病灶是平行的。

6、在活检夹到组织一瞬间要留一张照片,以便在随访时对比当时取的部位。

来源:子镜编辑:老杜联系:dul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kp/22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