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肝内消化科专家阚志超主任看你是不是反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1-7-29 12:24:42   点击数: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全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反流性食管炎(RE)是GERD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对食管下段的长期慢性损伤以及机体对损伤的修复,导致的食管下段的慢性炎症。RE在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

反流性食管炎(RE)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群,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反流性食管炎已经是最常见的食管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同时又容易隐藏,有多种多样的表现。那么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究竟都有哪些准确的判断标准呢?

四大判断标准

胃灼热、泛酸

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进食后躺卧或剧烈运动更容易出现此症状,服用胃药如抑酸药症状减轻或消失,稍微进食过热或酸性的食物,症状明显加重。

吞咽困难、呕吐

前期出现间歇性的吞咽困难,感觉无法完全吞咽下去,或吞咽时有一过性疼痛,后期,吞咽困难症状减轻,但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变成永久性吞咽困难或呕吐。

胃食管反流

进食后,尤其是晚上,卧床休息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入咽部或口腔,反应不及甚至会流入鼻腔,对鼻腔造成刺激,引起酸性刺痛。少数患者伴有胸骨后或心窝处疼痛,有时甚至疼痛放射至后背、胸口。

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

胃部灼热感又称为“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多位于胸骨后,尤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因而服制酸剂的效果常不显著。严重食管炎尤其有瘢痕形成者仅有轻微烧灼感。

对比以上4个判断标准,你就能够判断是不是患上了反流性食管炎。

阚志超主任医师·教授

医院特聘肝内消化科专家硕士生导师医院消化肝内科科主任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近50医院院内感染科主任负责全院抗生素管理及会诊近30年从事消化肝病专业曾获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医学三等奖、科技三等奖发表数十篇论文参编多部专著曾任天津市消化学会副主任委员、肝病学会常委天津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华综合医学杂志、中华医学研究等杂志编委擅长治疗胃肠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各种胃炎,溃疡病,胃动力下降消化不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及治疗各种肝病,肝硬化并发症。

出诊时间

每月第1、3个周六上午(专家诊区4诊室)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kp/24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