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价格坚挺,蛙类养殖逐年增多,由沿海走向内陆,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地都具备一定规模。伴随着养殖密度提高,蛙类病害也困扰着许多新入行的养户,有腹水病、红腿病、白内障、歪头病、肝胆病等等。尤其是以肝胆病危害最大,在很多地方,该病已经成为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了。
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陈家台
病因描述:
陈老板有17亩黑斑蛙塘,从年5月中旬开始到年6月份,幼蛙上岸半月后,随着温度的不断攀升,黑斑蛙的摄食和生长越来越旺盛,投喂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肝胆病的日渐严重,陈老板期间也用过一些调理肝胆和肠道的药物,但是效果一直不太理想,长期喂食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黑斑蛙的肝脏、肠道等消化器官负荷过重,导致肝脏和腹腔脂肪蓄积过量、肝胆肠道受到损伤,引发肝脏肿大变色病、肠炎病等,严重制约黑斑蛙的生长发育,对其他疾病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死亡、造成损失,须引起重视。
现场照片:
实验方案:
肽酶激安+盛维康+胆汁酸+恩诺沙星内服拌料使用。
第一天(6月10号),用药一天后,幼蛙并无太明显变化。
第四天(6月13号),幼蛙肠道与肝胆有明显改善。
第七天(6月16号),幼蛙肝胆恢复正常颜色,肠道也恢复正常,采食量明显增加。
用药后:
(6月17号)用药结束后的照片
总结
用药一周后,幼蛙的肝胆恢复正常,肠道明显改善,采食量增加,青蛙的大小规格也有明显的变化,在面临高温发病期时,拥有健康体质的蛙也会减少病害和死亡,青蛙损失少,经济效益自然增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