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术仁心、好医生、好领队、好干部
——记莎车县第八批援疆干部熊伍军
熊伍军,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博士。医院院长助理、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消化病学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比较医学杂志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擅长胃肠道及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和消化内镜操作及内镜诊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课题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主编《上消化道出血》、《胃癌》等专著4部。
年2月22日,医院院长助理、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的熊伍军积极响应党中央的援疆号召,肩负着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和新区人民的重托和希望,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开始医院的三年援疆医疗工作。在航班上,他写诗一首:“三年援疆行医路,一生沪喀两地情。此去路途虽艰辛,百倍信心捷报频”,立志不辱使命。
一、团结合作,带好队伍
医院后,担任了副院长、医疗队领队工作。援疆医疗队先后两批队员16人在他的带领下,迅速适应了莎车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作为医疗队领队,熊伍军副院长认识到队伍的团结与安全是开展援疆医疗工作的基础,他制定了团结合作、严守纪律、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以纪律律人、以情感人,铁的纪律下有援友间的兄弟温情,很快将队员们拧成一股绳。
入疆以来,熊伍军副院长组织带领医疗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项;赴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民族乡开展医疗义诊1次、佰什坎特镇等九乡镇开展巡回医疗1次、阿热勒乡开展“学雷锋”义诊活动1次、城南医院开展义诊活动1次。组织开展教学查房19次、科内及全院性业务学习一百余次,医院临床业务水平,“上海援疆医生”得到了院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二、循序渐进,促进学科发展
莎车县消化道疾病多发,因此熊伍军副院长把消化内科专业学组的建设视为工作重点,从人才梯队培养、教学培训、消化内镜操作、规范化诊治等多方面不断推进。
开展多项新技术:
内镜方面:常规无痛胃肠镜检查,放大内镜、化学染色内镜及电子染色内镜对消化道早癌的诊断,消化道息肉摘除术(EMR\APC\尼龙绳圈套),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止血术(钛夹\肾上腺素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喷洒),C14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旋杆菌。
临床方面:在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急性胰腺炎及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年4月30日顺利开展首例结肠镜检查,结束了莎车县无肠镜检查项目的历史,医院此类医疗技术的空白。
熊伍军副院长致力于消化内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变输血为造血”。年5月28日在内科二病区开展了规范化教学查房,参与医师约30余人。通过此次规范化教学查房,参与医师一致认为在临床疾病诊治思维、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及疾病诊治进展等方面受益匪浅。他还有序开展消化内科疾病诊治指南讲座,举行全院业务学习1次,科室业务学习16次,推进消化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他注重医院新职工的培养,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工作,讲授“消化内镜操作”、“疾病诊断步骤与临床思维”,“腹部CT读片”等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新职工的欢迎。他注重临床科研,指导科室医师撰写论文2篇。共同的努力结出了硕果,科室消化学组人才梯队逐渐形成,培养内镜操作医师2名,科室1名医师当选为新疆自治区消化内科学组委员。
在熊伍军副院长的精心耕耘下,医院消化内科从“无”到“有”,从初步建科到逐渐发展壮大。消化内科病房设固定床位33张,消化内镜室拥有最先进的富士蓝激光内窥镜系统、奥林帕斯电子内窥镜系统、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系统及14碳呼吸试验检测仪。
年6月17日,成功举办首届浦莎《消化道肿瘤诊治新进展》论坛暨喀什地区内镜质控中心第二次会议,扩大了学术影响。于年7月,进行了莎车县消化道早癌筛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他医院的建设,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近三年的工作中,通过参加学术讲座、开展双向转诊、科研合作等形式,大力促进南疆新型医疗联合的建设。
三、妙术仁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熊伍军副院长坚持用技术、爱心和责任心为广大患者服务。他的手机24小时保持通畅,夜间病房一旦有急危重患者,只要电话响起,总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病房,成功抢救了多例危重患者的生命。
在近两年半的援疆工作中,熊伍军副院长很好地贯彻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队精神。相关事迹在浦东时报、喀什日报、援疆网、浦东卫生人才等媒体报道,展现了新时代援疆干部的美丽风采!
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