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院消化科费保莹主任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ESD治疗,将1例局部粘连明显,长约4CM且超过3/5周长的食管早癌完整剥离,术后患者恢复快,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姬大伯今年64岁了,因“上腹胀数年”来我院检查胃镜,除发现胃溃疡外,还报告食管一大约长约4.0CM的浅表隆起病灶,橫径超过3/5周长。病理报告为“食管鳞状上皮重度异形增生”。
患者找到消化科费保莹主任,费保莹主任通过进一步NBI放大内镜和超声内镜检查,判断肿瘤侵犯深度未超过粘膜层。食管增强CT未发现食管壁外转移。与患者家属充分讨论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和内镜下ESD术等。患者家属考虑患者年岁大,且肿瘤为早期癌,坚决要求行内镜下ESD术。
手术过程中,费保莹主任发现局部病灶下方粘连明显,手术剥离很困难,容易出血。经过约3个小时的精细操作和辛苦努力,在内镜室护士和麻醉师的协助下,费保莹主任成功将整个病灶完整剥离。术后患者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征象,2天后开始后开始进食,恢复很快。术后病理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局部浸润但未穿透粘膜肌层,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四周及基底切缘阴性。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两者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原则上,无淋巴结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残留和复发风险低的病变均适合行内镜下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的治疗手段。在微创技术下,通过内镜可完整大块地切除消化道粘膜病变,同时一并“扫净”部分黏膜下病变,实现根治肿瘤的效果。
北京好白癜风专科医院白癜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