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8日,小儿消化科王丽波主任仅用了10分钟,巧妙的从13个月大的宝宝胃里取出了误服的开着口的别针。
8日早晨,小儿消化科迎来一位吞服开口别针的13个月大的男童。经过片子的显示,开口的别针在宝宝的食管内呈现针尖向上竖直形态,这就让宝宝在误吞别针后也没有造成食管划伤发生,暂时处于安全。我科经过讨论,王丽波主任提出,随着别针运动掉到胃里,别针如果不合上,直接取出来,一定会造成食管划伤出血,情况会很危险。同时,当开口别针达到食管中段的时候,还将与纵膈大动脉特别近,如果出现扎破、划伤出血,危险就会增加数倍。如此一来,为了能安全的取出开口的别针,第一步就要让别针合上。
平时用手捏合上别针很容易,但在胃里,由于胃粘液存在,就会让别针变得异常光滑难取。为了能尽快取出开口的别针,王丽波主任跟我科医护人员不仅设想了多种办法,还利用异物钳在体外演练多次。
随即,王丽波主任和王楠护士就马上转战到宝宝身旁。此刻,宝宝经过术前全麻,已经安静的睡着。开口的别针在胃里,异物钳夹合的时候由于没有受力面,难度也可想而知。经过王丽波主任和王楠护士的默契配合下,仅用了10分钟就顺利在胃镜下闭合别针并取出。
王丽波主任提醒家长,孩子发生类似误吞异物时,家长不要慌张及打骂孩子,要及时了解孩子吞下的是什么异物,吞了多久。可尝试催吐,或将宝宝头朝下放置,右手固定头和脖子前臂,左手迅速拍肩胛骨之间的背部,观察是否有异物吐出。若异物小且外表光滑,并已经到了胃肠道,则可等待异物从大便中排出。在排异物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腹痛、便血等,应紧急就医。当孩子出现咳嗽、憋闷的情况时,就可能是异物掉进气管内,家长必须争分夺秒采取抢救措施。另外,当发现孩子吞咽了尖锐物体后,就不要盲目进行自救,一定要尽快到权威的医疗机构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