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胀满2年伴口苦,肝胃不和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1-7-14 15:59:49   点击数:
  

湿热主要分为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

肝胆湿热证一般是指湿热蕴积在肝胆的病症,多由于外感湿热、饮食肥甘辛辣,或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郁久化热,阻滞于肝胆而成。

临床上主要表现:

舌苔发黄、厚腻,面垢油光,胁肋胀痛、灼热、消化不良、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口臭、舌质偏红、小便短黄、目黄、身体黄、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

男性还可表现为睾丸胀痛、灼痛;女性则表现为带下黄臭、外阴瘙痒等。

肝胆湿热常热重于湿,湿的表现相对较轻。肝胆湿热质者应清湿热,以“肝”主渲泻。

以下介绍几种用于肝胆湿热的中成药,以供大家参考。

1、龙胆泻肝丸

成分:龙胆、柴胡、黄芩、栀子(炒)、泽泻、木通、盐车前子、酒当归、地黄、炙甘草。

功效: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本品苦寒之品,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用法:口服,1次3~6克,1日2次。

2、茵栀黄口服液

成分: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苷、金银花提取物组成。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面目黄,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1次10ml,1日3次。

3、茵陈五苓丸

成分:由茵陈、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炒)、肉桂组成。

功效:清湿热,利小便。用于肝胆湿热,脾肺郁结引起的湿热黄疸,胆腹胀满,小便不利。黄疸属寒湿阴黄者忌用,孕妇慎用。

用法:口服,1次6g,1日2次。

4、和肝利胆冲剂

成分:由金钱草、茵陈、板蓝根、枳壳、柴胡、黄芩、栀子、五味子组成。

功效:清热利湿,舒肝理气。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急慢性胆囊炎。

用法:口服,1次1袋,日3次。

5、肝胆双清口服液

成分:由熊胆粉、牡丹皮、半枝莲、党参、当归、女贞子、沉香、麦芽组成。

功效:清热利胆,调理气血。用于肝胆湿热,气血不调所致的胁肋隐痛,口干,口苦,食少乏力等症状的辅助治疗。

用法:口服,1次10ml,1日3次。

6、清热利胆颗粒

成分:由连钱草、荷包草、凤尾草、紫花地丁组成。

功效:清热利湿,消炎利胆。用于胆囊炎,胆结石伴胆囊炎。

用法:口服,1次15g,1日3次

7、清肝利胆颗粒

成分:由茵陈、金钱草、栀子、厚朴、防己组成。清肝利胆湿热。

功效: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

用法:口服。1次2~3袋,1日2次;10日为一疗程。

提醒:

以上所介绍中成药的功效以及适应症各不相同,患者须辩证用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在服药过程中,饮食要清淡,忌油腻,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应加强锻炼,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jy/24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