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从成千上万张黑白图像中抽丝剥茧,不放过任何一处存在病灶的可能,认真严谨写下准确的影像诊断,这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计一丁的工作日常,同事遇到拿不准的片子,也会请他过目定夺。
作为辅助检查科室的负责人,计一丁要给临床提供影像诊断信息,给病变作定位和定性,相当于临床医生的“眼睛”,帮忙甄别各种疾病。
“忙的时候,一天要看几千上万张影像,虽然很累,但早已习惯了。”计一丁说得稀松平常。
计一丁和同事交流工作(王子缘摄)
每天观察近万张影像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通常情况下,患者拿到的X光片等医学影像胶片上,只有患处一幅或者少数几幅影像图,但是,每一份诊断报告背后,医生都要观察几十幅甚至几百幅影像图,从中鉴别排除同病异影及异病同影,并结合患者临床病史才能作出诊断,需要医生极为专业和细心。
在日常工作中,计一丁每天要审核几十名患者的报告,相对应的,他每天需要看的图片就有几千张。计一丁的办公桌上总是放着一小瓶眼药水,每当眼睛干涩时,他可以随时取用,绝不耽误工作。
“年轻时,我的视力特别好,现在已经戴上了远视眼镜,还有点散光。”计一丁自我调侃,说这是他的职业病之一。
在医学影像科,如果医生看片子的经验不足,便很难快速准确地从检查中辨别出异常,进而就有可能影响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因此,医生需要极其注重细节,观察入微。
一次,计一丁发现一名患者肺部有个炎性结节,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给予患者随访观察、定期复诊的建议,但患者本人比较担心,医院做切除手术。虽然已经结束问诊,但计一丁仍然与患者保持联系,时刻关心其手术进度。
医院给该患者安排的手术需要等上一个月,因此,患者回到了吴江。等待手术期间,该患者再次来九院复查,发现肺部结节有明显变好趋势,最终在计一丁的建议下取消了手术。
“肺部的炎性结节有部分可能自愈,患者不必太过于焦虑,只要定期复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形状等,及时干预治疗即可。”作为一名医生,计一丁时常站在患者的角度看问题,“动手术毕竟是一件大事,对身体伤害比较大,而且恢复时间久、治疗费用高,我们也希望患者能够少受痛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从业28年来,计一丁通过一张张黑白胶片、一帧帧无声图像不断精进医术,每一次诊断背后,都是他数十年的经验总结。
计一丁在看片子(王子缘摄)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24小时提供诊疗服务
作为一名医生,计一丁的工作医院上班的8小时,他的手机就是一个24小时移动诊室。
此外,计一丁还加入了由区卫健委组建的全区医疗会诊平台,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一旦有涉及医学影像科的工作,他都会及时给出诊断。
时刻替患者考虑,是计一丁的职业准则。在日常工作中,他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想方设法优化工作流程,为群众就医提供方便。
“有些患者从村里过来看病,如果出片时间久,需要第二天才能取的话,他们还得再往返一趟,比较辛苦。”今年2月,计一丁作为九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带头作出“门诊X光和CT片当天可取”的承诺,让群众少跑路,尽快获得影像信息和诊疗方案。
方便群众的背后,是九院医学影像科医护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的压力。在计一丁的带领下,科室全体人员通力协作,加班加点摄片、读片,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也方便了患者。
“计老师平时特别关照我们,他工作认真又勤奋,是我们年轻医生学习的榜样,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科室无论是科研还是常规业务,都有了长足进步。”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王进进说。
在计一丁不大的办公室内,一张值班临时休息用的行军床占据一角,书柜中摆着满满当当的医学书籍和相关材料。从业以来,计一丁把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学事业。
常怀“本领恐慌”意识结出众多科研硕果
“现在医学知识更新特别快,除了医学,还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群众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所以我们更要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才能作出更加专业精准的判断。”计一丁认为,现在不少群众“生病先问网络”,而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鱼龙混杂,很有可能误导群众,甚至耽误治疗,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感责任重大,“一些心血管疾病需要提前预防、早作治疗,有些群众可能不重视;有些疾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群众上网搜索之后反而过于焦虑。”
为了持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在工作之余,计一丁还会挤出时间看书学习做研究。周末通常是大家的休息日,但对计一丁来说,这却是他给自己充电的学习日,以此了解国内外最新医学科研成果,并将最新的科研理念带回科室,与同事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医院能做的项目我们也要有,即便一开始做不到完美,但一定要多学多看多研究。”在计一丁的带领下,科室购买了新仪器、引进了新项目和新技术,遇到困惑就及时向相关专家咨询,以此不断提升全科室医护人员的能力素质。
在个人擅长的领域,计一丁更是要求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计一丁擅长胸腹部及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多年来,他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6篇,主持科研课题4项,其中苏州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获苏州市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苏州市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吴江区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
年,计一丁参与的“双源CT低剂量成像技术在临床个体化检查中的应用”获省卫健委医学引进新技术二等奖,这也是吴江区首次获得省级医学科技奖,为全区医疗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来源:苏州市吴江区融媒体中心作者:冯秋月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知名文化人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