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黄奕森人缘特好的消化内科医生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1-2-8 8:32:54   点击数:
  

□泉州晚报记者陈明华文/图

对人待物温文尔雅,总能设身处地为病人考虑。福建医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黄奕森,在病人眼中不仅是一位医术高的医生,还是一名为人特别好的医生。

长辈期盼他走上医生之路

说起当医生的初衷,黄奕森说,这里还有一个长辈寄予厚望的故事。

黄奕森出生于一个普通大家庭,父亲有10个兄弟姐妹,母亲这边也有6个兄弟姐妹,两个家族合起来亲人众多。早年医疗条件差,而偌大的家族里,没有一个医生,亲友们就医困难。

早在黄奕森就读小学4年级的时候,他的外公因病去世了,到他读高一时,外婆也因病与世长辞。“两位老人过世前,都把我叫到身边说,‘我们家族这么大,一定要出一个医生’。”黄奕森回忆道,当时他的学习成绩不错,看到疼爱他的外公外婆早早地因病离去,再想到外公外婆的遗愿,心里也就确立了从医的想法,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从重点到大专填的全部是医学院校。最终高考成绩出来,他顺利考进了福建医科大学本科。

年,经过5年苦学,黄奕森大学毕业后经过规范化培训,于年通过统一招考,医院。

勤奋肯学博采众人所长

医院,作为一名新医生,按医院的要求到各个科室轮转。在轮转期间,黄奕森好学肯干,做事细心,富有责任心,深得各科室主任的认可。

在轮转时,黄奕森从各科室主任身上吸收了各种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为今后的专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几年过去了,直到现在,黄奕森还不忘当年各位老师们的好。黄奕森回忆,他在泌尿外科轮转时,当时的带教老师黄志扬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志扬老师做事干净利落、态度认真、思路清晰、充满自信。而且手术做得非常漂亮。此外,他与病患的沟通很到位,能充分解释病情,能体验病患的难处,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好老师。

当时在肾内科轮转时,沈世忠老师认真的学习态度,也深深感动了黄奕森。黄奕森说,沈老师学习刻苦,每天早上都要读英文,而且他热衷教学,对学生、新医生毫无保留,每次查房都会现场和新医生讲解很多专业知识。

在轮转过程中,还有很多带教老师都非常优秀,比如费洪江主任、曾志雄主任、郭如意主任、伍伯聪主任、黄增敏主任、梁世山主任、吕育纯主任等等,从他们身上,黄奕森感受到一名医者的使命和价值所在。

从年定科后,黄奕森就一直在消化内科工作。在消化内科张长青主任、柯元良主任、黄子成主任、张葵玲主任等的指导下,黄奕森从一名普通的医生一步步走来,成为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治病救人诚心接待

消化内科,涉及的器官,病人多,工作量大。

“消化内科有个特点,就是急危重病人多。”黄奕森总结多年来在消化内科从医的经验介绍,到消化内科治疗的病人,常见的有上消化道出血,经常需要急诊胃镜检查及镜下止血,一忙就是一晚上。还有各种各样腹痛的病人,例如急性胰腺炎,严重的可致命。

黄奕森清楚地记得,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当天他值班,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侵犯烂到一根大血管,导致反复大量呕血,被送到一院抢救。“先用止血药止血,但这个年轻人太严重,止不住。”遂决定急诊手术治疗,病人送到手术室门口时,心跳骤停,“我们立刻按压复苏还好就在手术室内,而且年轻没有什么基础疾病,病人复苏成功。”黄奕森说,当时他们马上对病人进行胃切除手术,终于从鬼门关把人抢救回来。

医院消化内科东街院区目前编制44张病床,但总是不够用,实际开放了50多张病床,走廊都放满了。“病人多,工作量大,有时候真觉得人手不够。”黄奕森感慨,医生的工作并不是只给病患看病这么简单,还要花很多时间书写和整理病历以及同病人及其家属沟通。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座右铭时刻提醒着黄奕森,他认为要成为一名被病人认可的好医生,与病人的沟通非常重要。这里的沟通不仅是医疗专业方面的沟通,更重要的人文沟通。

黄奕森说,病人住院,本身带着痛苦,还要花钱治疗,家庭负担重,本身就比较急躁,医生与病人沟通时,要换位思考,替病人考虑,给病人解释清楚,并尽快治愈他们。有些目前医疗水平无法治疗的病,也要给予病人好的就医体验和应有的关怀。

“作为医生,要给患者提供有温度的医疗,身体力行地帮助他。”黄奕森说,你对病人好,病人也会记得你的好,“我和很多病人后来都成为朋友。”

个人从医感言:

选择成为一名医生,虽然辛苦,但一点都不后悔,反倒觉得能成为治病救人的医者,是非常幸运的。尤其是当病人带着笑容,真诚的向你道谢的时候,我感到幸福满满。病魔无情,医者有情,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从医之路,我将尽我所能,鞠躬尽瘁!(来源:泉州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kp/23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