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魏镜,史丽丽等.“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6(2):-.
人民出版社.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心身医学.第三章:上海复旦医院门诊病人的调查
陈胜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身心疾病协作组组长,上海医院消化科行政副主任
吴爱琴,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委,《从整体医学观展望心身医学临床研究》
三、心身疾病临床诊疗存在哪些常见问题?很多医院对心身疾病的诊疗过于重视器质性疾病,忽视机能性病痛,重生物原因,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缺乏足够重视和有效的筛查和评估工具,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指南应用和识别率低,很少使用抗抑郁焦虑等精神科药物,基本不用心理治疗手段,忽略心理社会因素的干预,导致预后不佳甚至处置不当。参考文献:
程鎏.医院医务人员对心身疾病认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8(18):.
魏镜,史丽丽等.“医学难以解释的症状”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56(2):-.
姜荣环,医院心身疾病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四、为什么不能忽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每个人在生活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包括来自躯体、心理、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这种方方面面来源的压力叫作应激源。同样的压力事件,有的人会觉得是新开始新机遇,是一个好的事;但是也有的人会觉得遇到了这辈子最困难的时刻,压力很大。这其实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中介机制:包括认知评估、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等的心理因素。应激源通过生理中介和心理中介作用于个体,产生生理反应、心理行为反应等各种“心身反应”。精神因素和生理因素在交互作用或相互转化,经心理-神经-内分泌机制、心理-神经机制、心理-神经-免疫机制等途径传递到各器官组织系统,使脆弱的系统受累产生心身疾病,之后疾病又作为新的应激变成新的压力刺激。心理中介在影响心身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据“半壁江山”,在临床筛查、评估、诊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往期回顾
1、医院年7月门诊外聘专家值诊安排2、医院年7月外科、内科、妇儿诊区值诊安排3、医院年自主招聘公告4、医院在“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活动”中荣获“优秀案例”奖项5、生命重于泰山医院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活动6、医院组织观看红色电影《革命者》7、说说心律失常的预防和6种常见治疗方法8、党史百年天天读·7月21日撰稿:心理科李新星编辑:外联部侍海云审核:心理科裴俐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