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治疗用药方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1-10-13 15:00:15   点击数:
  

摘要:本文就前胃迟缓、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瓣胃阻塞几种反刍动物常见消化道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牧养殖产业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

孙卫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南席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

01

前胃迟缓

前胃迟缓是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该病通常是由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种过于单一、品质恶劣或者因继发其他疾病导致反刍动物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瘤胃内容物运动缓慢,因微生物失调而导致大量发酵以及腐败物质产生的一种疾病。反刍动物的主要症状为:反刍减少,肠道蠕动音较弱,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每天为患病反刍动物肌肉注射15mL胃动力注射液,连用2d;将10g酒石酸锑钾溶于mL温水中,15g鱼石脂溶入浓度胃75%的乙醇中,一次性为反刍动物服用mL,30min后为反刍动物灌入mL啤酒,帮助其加强蠕动,1次/d,连续用药2d;为反刍动物内服30~mL大黄酊,2次/d,连续3d;将30g山楂、泽泻、厚朴、茯苓、神曲、党参以及麦芽,25g甘草以及木香,20g白术、陈皮、苍术以及青皮混合后研碎成粉末,加开水为反刍动物冲服,1次/d,连续用药3d。

02

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常发生于舍饲牛羊,主要因过食或者食入大量粗纤维饲料、一膨胀饲料而引起。对患病反刍动物进行触诊,可以发现其瘤胃充满,内容物坚硬,病畜存在腹泻症状。一些患病反刍动物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水以及酸中毒。对病畜每隔1~2h按摩一次瘤胃,每次10~20min,同时采用浓度为1%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反复的导胃以及洗胃,使瘤胃内容物有所减少,避免产气,恢复瘤胃液pH值。如果存在呼吸困难有窒息先兆,为病畜缓慢静注mL浓度为3%的双氧水、mL浓度为25%的葡萄糖溶液以及0mL浓度为5%的碳酸氢钠后洗胃,为了避免继发感染,2次/d万单位的庆大霉素,连续3~5d,同时为病畜灌服~g的硫酸镁以及~0g的人工盐。将g芒硝以及郁金,65g大黄,45g花粉,40g玄参,35g泽泻,30g黄连以及黄芩,25g黄柏以及双花,20g黄药子、连翘以及板蓝根,15g菊花以及甘草加清水煎煮后为病畜灌服,1次/d,连用3d。

03

瘤胃鼓气

瘤胃鼓气又被称为肚胀病,是反刍动物食入了容易发酵的饲草或者误食霉败草料而产生大量的气体,导致其嗳气障碍、气体积于瘤胃而引起腹痛的一种疾病。病畜左肷部明显突起。在病畜一侧注射一定剂量的赛力通,另一侧肌肉注射IU的链霉素、IU的青霉素,同时辅助加以浓度为10%的氯化钠静脉滴入治疗。将80g莱菔子,40g乌药,30g陈皮、广藿香以及小茴,25g栀实,20g木香加清水煎煮后为病畜灌服,1次/d。另外,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将病牛牵引至坡度为30°的斜坡,使病牛处于前身高、后身低的体位,取一根光滑的木棒,将碾碎的大蒜碎粒涂抹于木棒一头病置于病畜口中,使病畜不断舔舐以充分吸收大蒜。

04

瓣胃阻塞

瓣胃阻塞又被称为瓣胃秘结、百叶干或者第三胃食滞,是由反刍动物长期使用细碎坚实的饲料、混有泥沙的饲草、难以消化的草料、饲养不规范、缺水、运动量不足等引起的疾病。该病常常会导致反刍动物右侧腹壁触诊疼痛,瓣胃穿刺不够顺畅,继发瘤胃积食、前胃迟缓以及发热等疾病。在发病初期,将~g硫酸镁或者硫酸钠加入到~0mL的植物油或者0~mL液体石蜡油中后为病畜灌服;在发病中后期,以长针头向病畜右侧7~9肋间肩关节水平线下2cm处对侧肘头方向刺入6~8cm,接着注入油类或者盐类泻剂。在反刍动物恢复前胃运动机能前,为其静脉注mL10%的氯化钙、mL10%的氯化钠以及10mL20%的安钠咖。将g当归以及大黄,60g厚朴以及枳实,40g肉苁蓉、瞿麦以及黄芩,30g香附子、番泻叶、玉片、青皮、陈皮、三菱以及莪术,20g川芎、木香、桃仁以及甘草,加清水煎煮后为病畜灌服,每隔一天1次,连续2~3次。

03

结语

近年来,随着畜牧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反刍动物各种消化道疾病发病概率逐渐提升。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具备多样化的症状表现,兽医工作者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日常饲养过程中,养殖户需要注重对反刍动物的饲养管理、做好其日常疾病监测工作、对饲草料进行妥善的保管、定期为反刍动物投喂健胃助消化的药物、加强卫生清理以及环境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反刍动物消化道疾病可能造成的损失。免责申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kp/25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