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营养、睡眠状况等;评估患者消化系统症状与体征,如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评估患者既往史;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皮肤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各种管道、药物治疗等,根据消化内科危重病人病情评估,将危重者安置于重症病房,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入院告知宣教。
1、出现呕血和(或)柏油样便时,是大量出血的表现,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并按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人护理要点执行。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精神与意识状态,有无头晕、口渴症状;呕血和(或)黑便的次数、量、颜色及性状;皮肤与甲床色泽、肢体温度、周围静脉充盈情况;每小时尿量;常需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测。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血清乳酸测定。
2、对腹痛者,应观察患者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发作时间、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注意有无发热、血尿、呕吐、便血及腹肌紧张等伴随症状。病人突然发生上腹剧痛,继而出现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是急性穿孔的表现,应立即向医生报告,予以处理,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休克观察:患者出现皮温下降、皮肤苍白、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头晕、皮下静脉塌陷、尿量减少等症状。定时观察患者意识以及皮肤温度、颜色及弹性、四肢末梢循环情况,测体温、血压、心率及呼吸,每30-60min一次,有条件者给予心电监护,测中心静脉压,记录出入量,尤其尿量。
4、并发症观察:消化内科常见并发症有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穿孔等。除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腹部症状、意识、神志、精神状态的改变。肝硬化患者出现大量呕血黑便,警惕出现曲张静脉破裂;出现意识、神志改变,警惕肝性脑病发作;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当溃疡累及肌层以致穿透浆膜层发生急性穿孔,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溢入腹腔时,导致急性和慢性腹膜炎,临床表现为突发的上腹剧痛,继而出现腹膜炎的症状、体征,部分患者可发生休克,当溃疡深达浆膜层,与邻近组织粘连时为慢性穿孔。
1、绝对卧床。
2、予以心电监护、吸氧,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建立至少两条较粗的静脉通路,有条件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
有休克表现者,应迅速给予浓缩红细胞及血浆、低分子右旋糖酐。立即配血。
3、大出血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并将下肢抬高15°-30°,床边备负压吸引用物,必要时用负压吸引器
清除气管内的分泌物、血液或呕吐物。
4、备齐一切抢救用物、药品和器械,各种抢救设施呈备用状态,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做好护理记录。
5、未明确腹痛原因者,禁用热敷或给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延误诊断和治疗,腹痛严重者排除外科疾病后,可遵医嘱给阿托品等药物解痉止痛。有意识障碍或因剧痛而辗转不安者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并签约束同意书。有外科手术指征者,遵医嘱做好术前备皮、配血、导尿、检查及化验结果的准备。
6、休克护理:取休克体位,患者头部抬高10°-20°,下肢抬高20°-30°,松解衣领,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清理口腔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电动吸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双腔鼻导管吸氧,流量4-6L/min,严重缺氧或发绀时应增加至6-8L/min,或根据病情采用面罩或正压给氧。遵医嘱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建立两条或以上静脉通路,注意保暖,有意识障碍者要注意安全。记录尿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7、饮食护理:胰腺炎急性期内禁食禁水,无明显腹痛、血淀粉酶降至正常值3倍以内时可进食,以少量、低脂、低糖、清淡饮食开始过度至正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进食后出现腹痛或血淀粉酶升高应继续禁食或遵医嘱进食;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伴恶心和呕吐者应禁食,少量出血无呕吐、无明显活动出血患者可给予温凉清淡流质饮食,出血停止后进食质软、易消化、无刺激、富有营养的饮食,有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者,避免进食骨刺及坚硬食物。
8、用药护理:遵医嘱给药,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根据病情和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数,观察特殊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使用利尿剂,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电解质变化,有无低钾、低钠、脱水的发生,排尿多时嘱患者吃香蕉、橘子等高钾食物;使用生长抑素、奥曲肽、止血药等特殊药物,注意控制滴数,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并保持静脉通畅,防止静脉炎发生,保护血管。
9、管道护理:病重患者,各种管道多,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脱落、扭曲、堵塞。注意记录各种引流液的色质量。
10、做好会阴、口腔、头发等基础护理,保持清洁。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床栏、床头柜及各种仪器设备,病室每天早晚通风1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环境整洁。
11、皮肤及体位的护理:绝对卧床期间应做好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1次/1-2小时,并按摩皮肤受压部位,肢体置功能位,定时协助活动肢体,必要时可予气垫床改善皮肤受压,预防压疮发生。
1、限制探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卧床休息。
2、指导患者或家属疾病预防知识,减少危险因素。
3、做好心理指导,保持患者情绪稳定。
4、避免剧烈咳嗽及用力排便。
5、寒热季节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6、进行饮食指导。
7、进行用药指导。
8、指导患者或家属病情许可下适当进行锻炼,劳逸结合,合理安排休息。
[1]陈利芬,成守珍主编.专科护理常规[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