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践文明
公筷行动,我带头,我践行!
4月1日起,我市《公筷公勺使用管理规范》正式实施,“公筷行动”进入全面规范实施阶段。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温州都市报共同发起“我带头我践行,公筷行动进家庭”活动,邀请十位领军人物、行业精英等倡议使用公筷公勺,践行文明就餐新风尚。
“幽门螺杆菌真的会致癌吗?”“我有幽门螺杆菌?是怎么感染上的?”“使用公筷公勺真的对幽门螺杆菌有用吗?”
就市民们对餐桌公敌“幽门螺杆菌”的这些疑惑,第九位倡议人——温州医院消化内一科主任黄智铭来为我们解除。
幽门螺杆菌是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一种微生物种类。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黄智铭认为,使用公筷公勺能有效阻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染。
五万多人超四成检出幽门螺杆菌
“一人感染全家中招”较常见
4月8日,记者从温州市体检中心获悉,从年至年,该中心共有人自愿进行幽门螺杆菌呼气采样检测,其中有人检测结果呈阳性(即测出幽门螺杆菌),检出比达42.08%。其中,男性感染者为人,占58.44%;女性感染者为人,占41.56%。
对于这样的高感染率,黄智铭并不意外。“其实年的《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显示,当时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50%。这主要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口口传播的典型传染病。中国人喜欢聚餐,大家在一起吃饭,其中有一个人感染,如果不分餐、不使用公筷公勺的话,幽门螺杆菌就会由唾液经过筷子、勺子到菜、汤,再传染给一起吃饭的其他人。”
正因如此,“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的情况就变得常见了。他回忆道:“我记得,我的一位病人,30多岁的男性。他是患了胃溃疡,幽门螺杆菌呼气采样检测呈阳性。没多久他主动带着父母、妻子一起来我们科室做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全部呈阳性。”
胃癌位居温州死亡率肿瘤排名第三
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因素中“唯一可控”的
“幽门螺杆菌致癌”是让市民们最担心的问题。对此黄智铭介绍,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显示,所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约有1%会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MALT淋巴瘤)。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引发胃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环境、遗传因素等。但是幽门螺杆菌却是所有致癌因素中唯一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大家必须对它引起重视。”黄智铭说,像温州等沿海城市因为喜食腌制品等原因,向来是胃癌的高发区域。温州市疾控中心去年公布的《年温州市癌谱报告》就显示,全市肿瘤病例共例。在发病率最高的前十种恶性肿瘤中,胃癌位列第五。胃癌的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
“虽然幽门螺杆菌致癌率低,但是风险依然存在。也正因为它可控,我们只要阻断传染,就能避免这种风险了。”黄智铭强调,控制口口传播是阻断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方法,那么采用公筷公勺或分餐制就非常重要。
“这几年来,我发现大家对幽门螺杆菌的防治越来越重视了,来做检测的人越来越多。”市体检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幽门螺杆菌呼气采样检测不是常规体检项目,可近年来自愿检测人数却大幅增加。从年的人增至年的人,增幅达42.5%。同时,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却呈现下降趋势,从年的45.37%逐年下降至年的38.09%。
“这说明,我们市民的餐饮卫生习惯正在逐渐改善。像我自己这些年在外面吃饭,都会主动要求店家多给一副筷子和勺子。我相信只要大家养成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的好习惯,就能打个漂亮的幽门螺杆菌‘阻击战’。”黄智铭欣喜地表示。
因此,无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家庭式聚餐,都需要提倡共餐公筷的做法,进一步杜绝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向疾病say:no!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自觉使用“公筷公勺”
以餐桌“小文明”推动城市“大文明”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
公益广告完
来源:温州都市报温州文明网
编辑:张李琦
排版:张李琦
审核:陈冠儒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