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基数大,新生儿众多,早产儿数量高居全球第二,[1]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为关爱中国早产儿健康,7月21日,美国南加州大学(USC)凯克医学院儿科学教授RangasamyRamanathan教授接受《医学界》采访,就早产儿相关问题分享了个人的临床经验和精彩观点。
中国早产儿全球第二,健康风险不容忽视
中国是人口大国,而且由于近年推行“二孩”政策,新生儿人数众多。其中早产儿数量居高不下,尤其是小胎龄早产儿给不少家庭带来健康风险。
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年全国住院分娩活产数为万,二孩占比为51%。[2]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中国早产儿人数已经突破万。[3]另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万名早产儿,超过全部新生儿的1/10。[3]
早产问题是中国新生儿死亡首因,也是婴儿死亡首因。[1]每年有万早产儿童离开人世,早产儿死亡数占全球新生儿死亡数的将近一半。[3]
医学进展为早产儿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近年来,新生儿科有“两件大事”,给早产儿带来福音:一个是产前皮质类固醇的应用,另一个则是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相关的研究进展。
孕妇分娩前产前激素的使用降低了肺病或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严重程度。在美国,Ramanathan教授谈到,“医院使用的比例约为80%或85%”。而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99%的孕妇都会使用产前皮质类固醇。
而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新生儿用药中唯一能够降低新生儿期死亡以及一岁以内死亡的药物。据Ramanathan教授介绍,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Survanta)相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在生物化学方面优势明显。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表面活性蛋白B和缩醛磷脂等关键成分的含量较高,与婴儿自体产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更为相似,其次是它的表面活性蛋白B的含量也最高,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分。
“自年以来,我们中心尝试了各种肺表面活性物质,我也开展了有关研究。随着经验的积累,我们最终选择使用猪肺表面活性物质……美国约70%医院都选择Curosurf治疗。”Ramanathan教授谈到。
对于治疗方案,可根据当地人群的情况进行微调。举例来说,如果孕妇无法得到产前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无需等到患儿出现呼吸衰竭)此时可以考虑早期预防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因为如果母亲未使用产前激素,患儿胎龄又小,发生严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概率会增加,死亡率也会增高。因此可考虑预防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Ramanathan教授告诉《医学界》,“对于早产儿,我们现在最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