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附属医院共述老院长故事传承中国胃镜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1-18 21:55:30   点击数: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

年10月22日,杨英福院长在萃英门兰医院(即现医院所在地)内镜检查室为一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完止血治疗后,采用中国首台半屈式金属胃镜为其做病因诊断。此后的10多年间,累计开展胃镜检查术超过例。(资料图)兰州大学供图

中新网兰州4月12日电(杨娜)“老院长为我们留下的,不仅是先进的消化内镜技术和理念,更是对医学的热爱精神。”医院院长李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被誉为“中国胃镜之父”的杨英福作为兰州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和第一、医院的主要创建者,他的精神值得后辈们铭记和学习。

杨英福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年考入上海医学院。年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成立后,医院院长的杨英福,只身来到兰州,任西北医医院(现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医院)主治医师。

年—年,杨英福教授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时带回一台沃尔夫·辛德(Wolf.Schindler)半屈式金属胃镜。这是中国首台半屈式胃镜,也是当时医院最为先进的医疗器械。(资料图)兰州大学供图

年,杨英福被聘为刚刚成立的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同年,他考取了留学美国的进修生资格。在导师的指导下,杨英福不仅认真学习了二战以后国际胃肠病学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钻研了当时由W.L.Palmer和辛德主持的胃镜检查术。

年1月,他回到兰州大学医学院任内科教授,并于年出任兰医院院长。(年4月19日,医院一分为二,地处东郊部分正医院,西关萃英门旧址部医院。)

年10月22日,在兰医院(即现医院所在地)门诊部,时任院长的杨英福教授用其自美国带回的沃尔夫·辛德(Wolf.Schindler)半屈式胃镜对一位患有胃病的护士进行了检查。

图为为了体现保护性医疗制度,杨英福书写的英文病例。(资料图)兰州大学供图

此次检查是该院首次开展胃镜检查,亦是中国胃镜检查的肇始。年,杨英福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后首届中华医学会年会上,作了题为“胃镜检查及其诊断价值”的学术报告。同名论文于年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经查证是中国最早关于胃镜应用研究的重要文献。

“年世界华人会议的时候讲中国的内镜发祥地,他们医院,我认为有问题。”兰州大学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黄晓俊说。他历时多年,收集整理有关杨英福是中国首位进行胃镜检查的医疗工作者的资料,翻阅大量文献、书信资料以及与老院长家人进行沟通,最终在年7月31日,兰州大学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的“中国兰州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断与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经时任世界消化内镜候任主席曹世植教授鉴定,确认杨英福为中国胃镜检查第一人。

4月10日,医院院长李汛向记者介绍由杨英福教授从美国带回的中国首台沃尔夫·辛德(Wolf.Schindler)半屈式金属胃镜的用法。 杨娜摄

多年收集整理老院长的资料,让黄晓俊意识到,对待医疗事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站在先辈的“肩膀”上,不能做简单的传承者。年10月22日,兰州大学医院消化科举办了“风雨六十载,光辉照后人”杨英福教授开展首例胃镜检查60周年纪念活动,医院消化专业同仁一同缅怀杨英福的事迹和精神。

年考入原兰州医学院,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王玉玲至今记得,在大学三年级的课堂上,年过七旬的杨英福教授因体力不支,已经需要坐着为他们授课,可新颖的观点和生动的讲述却依旧赢得满堂喝彩。

杨英福院长于年在《中华内科杂志》发表了题为“胃镜检查及其诊断价值”的论文,经查证是中国最早关于胃镜应用研究的重要文献。图为存放于兰州大学第二院院史馆观成堂内的《中华内科杂志》。 杨娜摄

而对于李汛等人来说,老院长留给他们的,除了先进的胃镜检查技术和理念,更是一份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李汛介绍说,出生于江南的杨英福在留学归来时,放弃了浙江大学高薪工作的机会,回到兰州,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坚持消化系疾病和胃镜研究。

李汛说,杨英福院长流传下来的严谨的治学理念、对待医疗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在今天的医院亦有传承。为了体现保护性医疗制度,杨英福查房时,对病人的诊断,多用英语书写,在保护病人隐私的同时又提高了青年医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这项制度我们今天依然在沿用。”李汛称,杨英福率先在甘肃开展了多学科会诊制度、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等基础医疗管理制度,并大力推行值班、住院医师对主管病人的24小时负责制,消除了医疗隐患,首创代理主治医师制度,克服了医疗工作中秩序混乱的现象,激励了工作热情。

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姬瑞觉得,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需要有务实、踏实的精神,这也正是杨英福院长为他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医院组织的学习逐步了解杨英福院长的事迹,该院消化科副主任郭庆红认为,唯有全心全意地工作才能将老院长创造的这个平台做得更好。

师从杨英福院长的学生赵怀玉教授,黄晓俊经常从自己的老师口中听到老院长的故事,对病人的关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以及对青年医生的诲人不倦。黄晓俊希望青年一代的医务工作人员可以继承发扬老院长的精神,谨记一名临床医生应该拥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ft/268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