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航拍图。资料图片
医院(下称“中大五院”)是中山大学在珠澳地医院,医院重点建设单位。该院以建设国家级医学中心为目标,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西岸城市群,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院总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4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张,医教研多项指标在大湾区西岸实现领跑。
●黄鹤林
亮剑疑难重病勇攀医学高峰
今年5月4日,中大五院成功开展珠澳首例人工心脏手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邓先生植入了国产人工心脏。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实施,医院综合实力最好的例证。向疑难杂症进军,让患者告别病痛,医院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器官移植手术为例,该项手术因复杂程度、风险之大,被称为外科手术“王冠上的明珠”。中大五院是广东省内同时拥有肝、肺、肾三大器官移植资质的4家医院之一,每年完成器官移植手术百余例。同时,常态化开展心脑血管、肿瘤等高难度介入手术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年介入手术量超过台。
医院现有53个临床专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4个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31个珠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先后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已形成介入医学、感染病学、肿瘤学三大领头学科群,胸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器官移植五大优势学科群。整合产前诊断中心、妇产科、新生儿科等资源,正积极筹备生殖与遗传医学中心,打造优生优育学科群;创建眼视光中心、口腔和医美中心、精神心理科等特色学科群。
近年来,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等核心指标位居区域首位,异地医保患者出院人次占比近30%。在医院绩效考核中,居珠海市首位、广东省第13位。自年以来,医院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项,完成83项限制类医疗技术备案,多项技术填补了地区空白。
致力于培养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
今年2月,中山六院荣誉院长、国内著名胃肠外科专家汪建平受聘为中大五院荣誉教授。汪建平教授医院专科建设水平,提升大湾区西岸重大疾病诊疗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年至今,医院从海内外共引进名高层次人才,先后聘任6名院士及专家为荣誉教授。人成功聘任高级职称,其中,53人成功聘任正高职称。
今年8月,医院入选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公布的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抗击疫情专题实践教学基地,是广东卫生健康系统唯一入选单位。作为中山大学的临床教学基地,医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拥有强大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的引领未来的医学人才。
该院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建制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有博士点57个、硕士点57个,在读研究生余人,研究生导师队伍不断壮大。同时,该院还承担中山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学、传染病学和精神病学等23门理论课授课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中大五院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广东省首家全科医生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考点、广东省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基地。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业务测试成绩在全国个基地中排名第9位;该院编写出版全国首套在理论、技能、临床思维等方面紧扣最新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
同时,该院拥有广东省生物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分子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研平台,设有生物样本库、感染与免疫学研究中心、临床数据中心、中大五院—中山医学院结核病联合实验室、中大五院—华大基因联合实验室等,主办的《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1个专业可以开展I-IV期药物临床试验,还是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合作企业约余家。
为新冠疫情防控贡献“珠海智慧”
去年11月,由该院院长单鸿教授牵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救治的“珠海实践”》项目,荣获珠海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份殊荣背后是该院以临床疾病为导向,坚持医教研深度融合发展的成果。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大五院先后被指定为广东省医院和广东省新冠病毒感染者“四集中”医院。在各级政府、中山大学的领导下,为本地区多轮新冠疫情“动态清零”提供了坚实保障,多项临床救治和管理模式被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抗疫工作贡献了“中大智慧”和“珠海实践”。
该院率先提出设立过渡病房的建议被国家疫情防控指挥部采纳,显著控制病毒传播和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首先提出新冠病毒感染消化道的证据并从粪便中分离出活病毒,获得全球广泛认可。
截至9月25日24时,医院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感染者例;累计派出余人次完成近28万余剂次疫苗接种量;派出余人次驰援香港、澳门、广州、上海等地抗疫任务;参与新冠病毒核酸和抗原抗体检测试剂盒研发并成功转化,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承担新冠应急GCP项目18个;多个检测产品获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
医院新冠肺炎防治研究成果“最先报告新冠肺炎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入选中国年度重要医学进展(新冠肺炎防治);科技部特致《感谢信》,充分肯定该院在新冠肺炎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贡献。
一线案例
打通海上救援
“最后一公里”
9月16日,在珠海市东南方向约60海里海域处,1名渔民突发急症无法动弹。南海第一飞行救助队直接将患者送至中大五院抢救。医院后,确诊为脑出血,经过救治转危为安。
据悉,珠海于年成立了由12名一线队员和20名二线队员组成的空中应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均为中大五院临床骨干医护人员。队伍成立以来,常态化开展各类空中医疗救援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提供空中医疗救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中大五院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医学中心,先后建成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创伤急救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急危重症综合救治中心,医院专科优势,形成了多学科联合作战的一体化紧急救援体系。
近年来,在珠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医院与南海第一救助飞行队联合构建了海陆空一体的现代化快速救援体系,打通海上救援“最后一公里”,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急危重症医疗救治提供了强大保障。
数读
●年出院人次8.21万,较年增长.14%
●年平均住院日7.04天,较年下降3.55天
●年获批肝、肾、肺器官移植资质,开展移植手术百余例
●全院共有研究生导师人,其中,博导52人、硕导人;共有研究生人,其中博士生人、硕士生人
●年拥有博士学位人员人(全市卫生系统博士人),较年增长3.5倍
●年住培年度业务水平测试在全国个基地中排名第9位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