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助力两位院士研究成果磁控胶囊能评估胃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23-4-21 10:46:30   点击数:
  诚信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00316/7805810.html

 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对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来说,胃肠道出血是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但在出血风险较低的患者中,临床上明显的胃肠道出血相对少见。抗血小板治疗是否还会对这些患者的胃肠道造成损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韩雅玲提醒,提早发现患者临床上无症状但严重的胃肠道黏膜损伤,有利于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时间,定位隐匿性胃肠道出血的来源。

  韩雅玲院士指出,我国每年有余万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这些患者都需要接受“双抗治疗”,即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一般推荐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或者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时间6个月到12月不等,这是冠心病血栓预防的基石。但“双抗治疗”是一把双刃剑,在预防血栓的同时,还可能会引起出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死亡率甚至高于再次心梗的死亡率!研究证明“双抗治疗”所导致的出血以消化道出血为主,约占总出血事件的48.7%。

  此前,韩雅玲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两位院士联手开展了一项研究,利用安翰的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来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引起的胃肠道损伤。这项研究验得到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研究资助,近日发表在了JACC(《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研究证实,使用磁控胶囊内镜发现这类隐蔽的胃肠道损伤,具备无创性、准确性和安全性。使用磁控胶囊内镜不需要停止抗血小板治疗或麻醉,具有与标准上消化道内镜相当的准确性。除了胃部外,还可以评估整个小肠,包括空肠和回肠。

  “人们对抗血小板治疗后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和类型知之甚少。”韩雅玲院士和李兆申院士提到,现有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都会出现胃肠道损伤,但很多损伤并不会发生出血。这部分低出血风险的患者难以用常规检测手段及时发现,进而难以判定采用不同抗血小板方案的准确治疗效果。内窥镜检查对检测胃肠道损伤虽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由于存在出血等风险,使用内窥镜检查在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与此同时,利用新型磁控胶囊内镜系统,还可以评估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对低出血风险患者胃肠道黏膜损伤的影响。韩雅玲院士和李兆申院士认为,大多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6到12个月,使用胶囊内镜检查可以发现胃肠道黏膜损伤。其中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风险,要大于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ft/2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