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出处:人卫9版《药理学》P-P
消化系统主要由胃肠道、肝脏、胰腺和胆囊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摄入、容纳和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废物;其分泌、吸收和运动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激素体液系统的双重整合调控来实现;其常见疾病及症状有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俗称溃疡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在胃壁和十二指肠壁内外和周围同时存在着致溃疡因素和防御因素。致溃疡因素包括胃酸、胃蛋白酶;防御因素包括胃黏膜、胃黏液、HCO3-、保护性前列腺素等。消化性溃疡就是由于致溃疡因素强于防御保护因素所致。此外,感染幽门螺杆菌、外源性胃损伤化学物质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和酒精等在溃疡病的发病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精神紧张、焦虑、吸烟和饮食不当有促进溃疡病发生的作用。因此,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有4大类:①抗酸药;②抑制胃酸分泌药;③胃黏膜保护药;④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
一、抗酸药
抗酸药为弱碱性物质,作用主要有两方面:①口服后在胃内直接中和胃酸,升高胃内容物pH;②降低胃蛋白酶活性:胃蛋白酶原在酸性环境(pH1.5~5.0)中变为胃蛋白酶,可消化各种蛋白质,包括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胃蛋白酶作用的最适pH为1.0~2.0,在pH4~5时几乎无活性。因此,抗酸药可解除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消化侵蚀和刺激作用,缓解溃疡病的疼痛。此外,有些抗酸药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还能形成胶状保护膜,覆盖于溃疡面和胃黏膜起保护作用。
抗酸药主要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常用的抗酸药及其作用特点如下:
碳酸钙中和胃酸作用较强、作用快而持久。中和胃酸时产生CO2,可引起嗳气、腹胀;加之进入小肠的Ca2+可促进胃泌素的分泌,因此,可引起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加。
氢氧化镁中和胃酸作用较强、起效较快。Mg2+有导泻作用。少量吸收后经肾排出,肾功能不良可引起血中Mg2+浓度升高。
三硅酸镁抗酸作用较弱、作用慢而持久,在胃内生成胶状二氧化硅对溃疡面有保护作用。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较强、起效缓慢、作用持久。作用后产生的氧化铝具有收敛、止血和致便秘作用。长期服用可影响肠道对磷酸盐的吸收。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作用强、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短暂。中和胃酸时产生CO2,可引起嗳气、腹胀,继发性胃酸分泌增加。口服后可被肠道吸收,导致血液和尿液碱化。
由于抗酸药物仅仅是直接中和已经分泌的胃酸,而不能调节胃酸的分泌,有些甚至可能造成反跳性的胃酸分泌增加,所以抗酸药物并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抗酸药大多制成复方制剂,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如胃舒平(氢氧化铝、三硅酸镁、颠茄流浸膏)、三硅酸镁复方制剂(氢氧化铝、三硅酸镁、海藻酸)。
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有4大类:①抗酸药;②抑制胃酸分泌药;③胃黏膜保护药;④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今天分享抗酸药,之后几天陆续分享其它三类药物。
如果烧心反酸了,手头没有任何胃药的话,可以用钙片来应急。市场上一般的钙都是碳酸钙,是可以中和胃酸的。但碳酸钙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可引起嗳气、腹胀,导致胃酸分泌增加。毕竟抗酸药不是胃溃疡的首选药。碳酸钙可以与其它胃药配伍。
几个月前我去衡水出差,在大街上第一次碰到卖酸枣面的。卖货的大叔说酸枣面专治烧心反酸。于是我就卖了一大块儿。下图是我当时拍的照片。
后来,有一天我烧心,吃了一小块儿,居然真的管用。再后来,我又有两次烧心,再吃,依然管用,屡试不爽。酸枣算是中药,书上记载:酸枣果肉可消食、开胃、健脾。但酸枣面缓解烧心,其中具体的医学原理我解释不清楚。最大的可能就是中和胃酸。
我在网上查“酸枣面”,原来是邢台特产。(酸枣的主产区位于河北南部的邢台地区,以临近太行山的内丘县、沙河、临城和邢台县为主,是全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酸枣加工、产业基地,加工量占到全国的90%以上,产品还远销日本、美国等,是国家的酸枣产业基地。)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