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消化渠道
食物进入口腔,经细嚼慢咽后滑入食管,再排队流入胃部,最后进入肠道
胃食管反流
也就是胃里面正在消化的食物反流到食管
那为什么正常情况下
不会出现胃内食物反流呢?
食管和胃部的交界处,有一面“城墙”
食管抗反流屏障
守城员工就是下食管括约肌、膈肌和附近的肌束、韧带
这些守城员只遵循一个守城命令
那就是“只许进不许出”
其中的守城官——下食管括约肌(食管下端和胃的连接处),不动如山,只需要它静静地待在那,就有一种“高压”辐射出去
(守城官:进来了就都别想出去)
这种压力一般比胃内压高,所以已经“进城”的食物迫于威压之下不敢返回来时的路
但有时候,正常人餐后也会有(生理性)胃食管反流,但反流物少,食管可清除不会引起食管膜损害
(守城官:总有一两次眼瞎的时候)
但是,如果守城官生病,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低下或频发松弛
它的守城/防御能力就会下降,有些胃内食物就会大着胆子“起义”,溜回食管
这个现象就叫做“胃食管反流”,也就是病理性反流
还有一种情况
如果皇城的领导“天天不务正业”,爱吃辛辣刺激、高脂食物,不运动还时常抽根烟喝个酒,造成肥胖,或者是穿过紧的衣服、进食过多导致胃部膨胀,胃内压力增加或者是领导劳累、爱生气
守城官也会懈怠——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力降低
(城里挤不下啦,我要出城)
(你们走吧,不想管了)
胃酸趁机通过贲门(食道和胃的接口)反流到食管
(上梁不正,导致下梁歪?)
没有守城官强大的威压,同时食管的自动清除能力低下,不能清除这么多“起义分子”,就容易导致食管膜受损
胃食管反流,会出现胃内容物像咽喉或口腔方向流动的感觉,主要表现为泛酸、打嗝、唾液分泌过多、口臭、口腔溃疡等
如果严重的话,如果酸性刺激物反流至咽喉,可引起气喘或呛咳
反流物也会刺激食管,造成胸痛或烧心,尤其是在饱餐后
还会引起呼吸道、口腔等一系列问题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少食用易引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的食物,如辛辣、高脂肪等食物,降低反流情况发生的概率。
参考资料:
[1]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