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消化领域学术和临床诊疗进展共同

文章来源:消化科_消化疾病_消化疾病诊疗网站   发布时间:2018-11-26 20:47:53   点击数:
  年1月16日,GOALSUMMIT阿斯利康消化峰会在上海举行。此前,GOALSUMMIT已成功举办两届,逐渐成为消化领域年度学术盛会。本期邀请到更多的消化领域专家、移动互联网及医疗设备行业领导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年的学术进展,探讨如何搭建诊疗新平台,持续规范消化疾病诊疗水平等。本次会议设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论坛,主会场回顾了消化领域的各方面进展,分会场则针对各个方面的进展做了详细报告。分论坛举办期间,医院消化领域能力建设项目宣布启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与读者分享。

会议现场

主会场精粹

年消化领域临床研究进展

医院陈旻湖教授围绕年消化领域临床研究进展做了报告,他指出,黏膜阻抗和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可用于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前者简单、微创、价廉,后者可作为GERD的补充诊断方法。GERD治疗方面,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Ⅳ期研究显示,艾司奥美拉唑用于慢性胃炎伴反流症状的治疗,初始治疗8周方案较2周方案显著延迟首次症状复发时间(P=0.)、降低半年症状复发率,且24周时的症状控制率(P=0.)和总体症状缓解率更高(P=0.)。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炎是造成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原因之一,且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证实,高剂量双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20mg+阿莫西林mg,qid,14天]HP根除率高于标准一线疗法;个体化疗法HP根除率高于铋剂四联和伴同疗法。炎症性肠病(IBD)方面,也有较多进展,如使用腔内超声造影(IC-CEUS)诊断克罗恩病(CD)瘘管等。陈教授最后指出,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入新时代。

中国GERD诊治现状

第二医院邹多武教授对中国GERD诊治现状做了报告,他指出,我国GERD存在发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象,反流烧心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PI试验可作为GERD的初步诊断试验。快速缓解症状是GERD首要治疗目的,研究显示,原研艾司奥美拉唑40mg/d2周诊断性治疗后,73.3%患者的烧心症状完全缓解。不同PPI临床疗效存在差异,GERD治疗中强效药物的选择应基于PPI强效抑酸能力以及抑酸所转化的症状控制和食管炎愈合的临床获益。五项交叉研究证实,艾司奥美拉唑40mg治疗患者第5天,24小时期间胃内pH4时间较其他PPI显著延长达2小时(P0.01),最有效减少食管酸暴露时间,更有效控制症状并愈合食管炎,使高达73.5%患者的胃内pH4时间超过12小时,更多患者获益。另外两项研究证实,艾司奥美拉唑40mg治疗第1天至第5天快速降低烧心症状评分,较其他PPI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高达93%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得到缓解,较雷贝拉唑具有显著优势(P0.05)。

PPI的临床用药艺术

复旦大学药学院程能能教授针对PPI的临床用药艺术做了报告。他指出,影响PPI临床疗效的决定因素是抑酸持续时间而不是瞬间抑酸强度。静脉给药可快速升高胃内pH并维持,不同静脉负荷给药方式导致胃内pH升至6以上的时间差异。研究表明,静脉艾司奥美拉唑显著降低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胃酸分泌,优于奥美拉唑;静脉艾司奥美拉唑80mg+8mg/h剂量方案的pH6以及pH4时间分别长达12.6小时以及21.5小时,优于低剂量方案。对于高危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在内镜治疗成功后静脉给予大剂量艾司奥美拉唑显著减少72小时内临床显著再出血率,该临床获益持续长达30天。在中国开展的Ⅲ期、多中心、随机试验表明,在初始内镜成功止血的消化性溃疡出血(PUB)患者中,艾司奥美拉唑预防再出血的临床获益较西咪替丁更优,且安全性与耐受性相当;该研究结果提示,在中国,艾司奥美拉唑可作为西咪替丁预防PUB高危患者再出血的替代治疗方案。还有研究表明,艾司奥美拉唑用于创伤患者并发的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疗效,且大剂量方案优于常规剂量方案(P0.05)。与标准剂量PPI相比,大剂量PPI静脉输注显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输血需求以及住院时间。PPI长期用药风险源于抑酸后的间接影响,有限且可控。

其他演讲主题总结

此外,医院杨爱明教授和美国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彼得·卡利拉斯(PeterJ.Kahrilas)教授分别对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治疗进展和食管运动障碍的诊断和管理的话题做了精彩报告。杨教授指出,消化道早期癌的治疗已经日趋成熟,严格掌握适应证是关键问题,通过多年的随访,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各种具有指导临床工作的指南出现,使得临床工作有章可循。中华医学会游苏宁教授还就大数据时代的医疗发表演讲,他指出,大数据对医疗行业的影响深远,新的医学时代即将来临。微医集团的廖杰远先生指出,在近两年来,互联网医疗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的引进可简单分为三个阶段,医院的互联网化,第二阶段就是通过互联网将医疗资源进行汇聚,第三阶段是对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创新。

医院消化领域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分会场撷英

消化E时代论坛

医院杨云生教授主持了本分论坛。医药作家刘谦先生针对互联网与消化科的结合做了报告,他指出,从年开始互联网医疗发展得非常迅速,给消化领域医疗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医疗信息化、精准医疗这些名词在国际上已经不再陌生,但是目前中国还处于摸索和发展阶段,整个大环境都需要一种解决方案来推动医疗体制往前进行。

分级诊疗及基层建设论坛——医院消化领域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医师学会副秘书长谢启麟教授主持了本分论坛,他指出,我国年对消化科领域的投入资金约为4万亿人民币,大约占到整体健康投入的近20%,这表明消化科在我国医疗行业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基层医疗的调研,发现其人才队伍建设、医疗基础设施不足等制约了医疗改革政策的实施。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建设,做到分级诊疗,“医院消化领域能力建设项目”因此成立。希望从消化科开始,落实分级诊疗政策。

医院能够将消化领域疾病分立出来,将使患者得到更专业的救治。这样做,首先会节约医疗资源;其次,可医院;再次,医院的专家也可以与基层医生形成联动,医院的医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基层医生可以学到更多技术和知识。因此,该项目将会对基层消化科医生的诊疗和管理起到帮助作用。该项目将会在全国16个省市开展,除了中国医师学会,还将受到来自社会各方资金及技术力量的支持。

PPI合理用药论坛

第二医院李兆申教授主持了本分论坛。医院医院邹多武教授就PPI针剂用药现状及思考、上消化道出血的管理策略与治疗进展的话题做了精彩报告。此外,医院侯晓华教授等来自全国各地的消化内科、急诊科专家围绕合理化用药的主题做了深入的探讨,肯定了PPI在消化科疾病的重要地位,同时对规范用药做了积极的交流和分享,使与会者受益匪浅。(飞燕整理)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用什么药最好
白癜风有什么偏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swto.net/xhjbzl/213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