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颖贾明
医院陕西咸阳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鉴别肺部周围型肿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将90例肺部周围型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的穿刺情况、生命体征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
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首二次穿刺成功率、单次穿刺时间、总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用于肺部周围型肿块鉴别中的效果显著,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感和生命体征波动,降低并
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肺部周围型肿块;周围型肺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肺部周围型肿块是一种常见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包括肺部周围型良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二者治疗方法差异较大,需在治疗前进行准确鉴别区分,再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1]。经皮穿刺活检是术前诊断肺部周围型肿块的主要手段,以往,经皮穿刺活检多采用CT引导,但CT引导无法实时调整穿刺针位置[2]。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具有可实时显像的特点,用于经皮穿刺活检中可方便实时调整穿刺针位置和进针方向,本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周围型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年1月至年3月我院收诊的90例肺部周围型肿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年龄30~83岁,平均(54.63±10.42)岁;男32例,女13例。观察组年龄29~84岁,平均(54.38±10.29)岁;男30例,女15例。两组的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经超声检查发现肺部周围型肿块;②年龄≥18岁;③神志清醒,对研究配合。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障碍、意识障碍;②合并胸部外伤或胸部手术史;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采用螺旋CT机对患者胸部进行扫描,根据CT图像显示情况定位病灶,于体表对穿刺点进行标记,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再于标记点进行穿刺,并再次进行胸部CT扫描,直至穿刺针成功抵达病灶组织,将针芯拔出,将活检枪置入,将病灶组织快速采集后,撤出活检枪、穿刺针,送病理检查。
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采用超声探头对患者胸部进行扫描,采集超声图像,将图像传送至图像采集卡中,于体表对穿刺点进行标记,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再于标记点进行穿刺,在穿刺过程中,采用超声光学跟踪系统定位穿刺针,对穿刺针进针方向进行实时校准,待穿刺针抵达肺部病灶后将针芯拔出,将活检枪置入,将病灶组织快速采集后,撤出活检枪、穿刺针,送病理检查。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首次穿刺成功率、首二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单次穿刺时间、总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生命体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其中首二次穿刺成功率为首次和第二次穿刺成功的概率。
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分,得分越高说明越疼痛;舒适度评分采用一般舒适度状况量表(GCQ)评估,共有28个条目,单个条目1~4分,得分越高说明越舒适[3],分别于穿刺时(针体刺入后即刻)、穿刺后(针体撤出后3min)进行评估。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比较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比较
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首二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单次穿刺时间、总穿刺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小于对照组,肺内调整进针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比较(n=45)
2.2两组患者穿刺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
穿刺前、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穿刺前、后的生命体征指标比较(n=45,x±s)
2.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3)
表3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45,n/%)
2.4两组患者穿刺时及穿刺后的疼痛、舒适度评分比较
穿刺时、穿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
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4)。
2.5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分析
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结果见表5。
表4两组患者穿刺时及穿刺后的疼痛、舒适度评分比较
(n=45,x±s,分)
表5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结果(n)
表6两种检查方法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P0.05,表6)
3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受到空气污染、环境质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发生肺癌的人数出现增高趋势[4]。周围型肺癌是指肿瘤病灶主要分布于肺野区域的一种肺癌类型,其发病率高,由于周围型肺癌早期阶段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临床诊断时易被忽视,或与肺部周围型良性肿块混淆,导致患者治疗方案不当,对其病情十分不利[5-7],因此,临床上需加强对周围型肺癌与肺部周围型良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意见。
手术病理检查是临床上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金标准,主要是在手术后对术中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但其诊断结果无法为术前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意见,因此,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术前还需进行经皮穿刺活检,以采集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8]。以往,经皮穿刺活检的取材工作主要是在CT引导下开展,CT引导技术缺乏实时性,在穿刺针穿刺过程中,需不断进行CT扫描来获取穿刺针位置图像,对穿刺针进针方向进行调整,导致穿刺效率不够理想,穿刺耗时增加,增加了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感[9]。而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被逐渐应用于经皮穿刺活检取材中,相较于CT引导,超声引导具有实时性,可实时显示穿刺针的位置,及时对穿刺针位置进行校正,避免穿刺针的进针方向发生偏移而损伤血管,从而减轻穿刺针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首二次穿刺成功率、单次穿刺时间、总穿刺时间、针道与胸膜之间的距离、肺内调整进针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穿刺前、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穿刺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切实提高肺部病灶经皮穿刺活检取材的成功率,节省穿刺时间,减轻穿刺时患者生命体征波动和疼痛感,还可避免穿刺针进针方向偏移而引发肺内出血、气胸、肺气肿等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P0.05),说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可对周围型肺癌与肺部周围型良性肿块进行准确鉴别区分。尽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度高,但仍然存在误诊病例,这主要与经皮穿刺取材时的穿刺深度和穿刺部位有关,如患者患有肥胖症,穿刺时穿刺针到达病灶的难度较大,可能会导致穿刺针采集的组织位于病灶边缘而非病灶中央;如位于腋窝及肩胛间的病灶受到肋骨和肩胛骨遮挡,穿刺进针时位置较难固定,导致穿刺取材可能失败。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用于肺部周围型肿块鉴别诊断中,可灵敏、准确鉴别区分肺部周围型良性肿块与周围型肺癌,还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感和生命体征波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参考文献
[1]刘波,管湘平,王珍芳,等.选择性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4(9):-.
[2]春增科,林鸣.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9):-.
[3]朱丽霞,高凤莉,罗虹辉,等.舒适状况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2(13):57-59.
[4]高飞,靳刚,宁洁娟,等.周围型肺部新生物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分析[J].国际呼吸杂志,,39(23):-.
[5]龙成娟,史恒峰,丁国正,等.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4(5):28-31.
[6]冯庆艺,林倩,梁义娇,等.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肿块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16(15):-.
[7]邱懿德,何艳萍,黄伟俊,等.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定性诊断肺周围型小结节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4(10):-.
[8]李凤,黄伟俊,方芹,等.16G与18G穿刺针对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4(12):-.
[9]刘红梅,刘世专,孙成晖,等.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型肺癌一针阳性率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9(3):-,.
[10]武翊纶,张丹,党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鉴别肺部周围型肿块的应用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47(2):-,.
注:本文为转载,目的仅在于与业界朋友学习提高之用。来访者可将本文内容用于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非营利性用途,但同时请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原作者的权利。如原作者不同意将本文内容发表于本平台,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